ICT时代:重整业界山河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特邀嘉宾
  张 琪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
  张新生 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
  李国斌 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王一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蒋林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沈少艾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副总监
  齐力焕 中国联通技术部副总经理
  ICT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政府应该如何引导下一步的电信改革?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需求?


  张新生
  现在电信业中原有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对现有的用户监管模式带来了冲击。作为对策,电信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树立大行业的观念,立足整个行业的发展,发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点。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突破技术难点,打造完整产业链,促进服务业的转型,提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要促进五类重点业务———宽带多媒体业务、3G业务、信息化与数字内容应用、基本业务、智能处理器的发展,同时要打造一个宽带高性能、多业务网络,推动融合。


  李国斌
  在电信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电信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具体来说,需要在宏观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中把握好如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国外经验与本国国情的关系。在积极跟踪研究各国电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还要注意本国的国情。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既是重要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特别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改革环境,电信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改革更应该立足于这一国情,处理好鼓励竞争与加强监管的关系。


  其次是促进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方面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新形势,特别是在进一步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情况下,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第三是效率优先与保障公平的关系。竞争无疑会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必须注意到,电信业属于基础性的服务行业,其发展不能仅仅体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体现整个社会的效益。也就是说,在制定制度、起草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到普遍服务方面的制度,保障用户享受资费合理的电信服务。


  第四是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的关系。新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要有实实在在的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另外,还要注意新技术采用和业务更替间的关系。新技术新业务与传统业务必然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更替有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最后是综合管理与专业监管的关系。综合部门的宏观管理与专业部门的行业监管之间的部分职能交叉,需要在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王一鸣
  我们国内的信息化,从ICT的发展、信息技术管理体制来看,都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IT是第一大制造业,从行业特点来说还是重硬、轻软,软件虽然在进步,但是总体上发展仍然较慢。中国硬件产业一直位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近几年强调自主研发,不过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技术比较先进的通信网络,这个网络在国际上甚至比美国都先进,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不够。


  第三,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发展都很快,但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互联和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得到完全解决。众所周知,政府网站几年来发展非常快,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各部门间有效的资源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我国一直强调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也显现出了一些作用,不过作用并没有设想的显著。所以,现在需要认真思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切入点、突破点究竟在什么地方?究竟是流程再造,还是传统流程的数字化?显然,真正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应该是前者。流程再造涉及到了人们已经熟悉了的方方面面,在工艺流程之外,还包括电子政务,涉及到管理理念的创新。


  第五,信息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几年来,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现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网络安全还没有得到保障。在这方面有很多事要做,需要做更多的研发投入,同时知识产权方面相关的法规也需要完善。


  第六,推进信息化的经济基础正在趋于成熟,中国公民的收入水平、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公民受教育的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为继续推进信息化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但是,企业和居民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本依然偏高。如何利用国际低成本资源?如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如何消除数字鸿沟?这些都是“十一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今后的走势会是怎样的?ICT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ICT下的融合又为运营商带来了什么?


  张 琪
  计算机和通信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为信息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人们更加重视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趋势。信息通信行业现在流行转型的话题,其实无论是制造业还是运营业,都存在转型的问题,其本质无非是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数字化3C产品的融合,再有就是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的融合。这三部分结合起来,就能够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从而推动我国成为信息强国。


  张新生
  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通信与信息服务的融合正在加速。例如很多新业务,特别是IPTV业务的出现,被认为是电信和广电一些业务开始融合的标志。与此同时,一些新行业也开始出现,2004年中国唱片公司仅来自铃声下载的收入就接近20亿元人民币,这与国内正版唱片的销售收入几乎相当。再有,电信运营商开始转型,其上游的生产、制造环节也都处于重大的转型阶段。由此可见,我国的现状是融合和转型都刚刚起步。


  由此可以对中国通信业做出判断:
  第一,ICT在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将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网络日益渗透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空前融合的趋势,产业内、外延不断扩展,逐步向一个融合的大信息行业转变。


  第三,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也在向精细化运行,其内涵是增长转型,这符合我们强调的科学发展观。


  最后,移动宽带信息、信息服务等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通信的方式将会逐步走向人与人、物与物的网络,现在韩国提倡“无所不在的网络”,这应该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在看来,融合与转型将是我国ICT领域“十一五”发展的主题,届时产业发展、政府监管都要做一些转变。


  王一鸣
  当前,我国的ICT发展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


  首先,国际信息技术进入扩散期、成熟期,有利于我们低成本地引进和利用国外的这些资源,也利于我们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技术发展重点专项普及化也有利于中国大众更大限度地去分享ICT带来的好处。


  第三,大规模经济的优点越来越明显。一是中国能够拥有自己的标准。由于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用户量,中国能够对国际标准的制定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且来自中国的标准也可以由此成为国际标准。二是对企业增长非常有利。如此庞大的经济体不是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垄断的,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加强竞争实力。三是中国的成本优势会长期保持,如劳动力优势,也包括研发成本。
  当然,中国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经营成本偏高,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硬件发达但信息资源共享滞后,数字鸿沟还继续存在并有加大的趋势等。


  沈少艾
  融合其实为运营商带来了一些切身的好处。在技术上,运营商可以有机会打造一个统一的网络架构,协议和接口也都可以实现标准化。这样的简化网络模式更有利于运营商快速发展和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机会,这样的网络还有效地简化了运营商与客户的关系。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实惠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用户可以有统一的号码,可以有一个融合的终端提供连续无间断的服务。运营商的网络也会为用户提供一些方便,如统一的认证、在不同网络之间的切换、无缝覆盖等,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得到想要的服务。运营商还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服务门户,包括业务和一些售后服务等。


  齐力焕
  现在中国的通信网络非常先进、非常完善,运营商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而在ICT时代,运营商逐渐变为整合的信息服务商,运营商在协调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互动发展上也将起到新的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联通公司作为以移动通信为主的综合电信运营公司,有自己的深入考量。另外,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这为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越来越多的移动数据业务的蓬勃兴起,也为移动通信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都让中国联通有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在ICT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共赢?运营商又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李国斌
  中国电信业要进一步改革,首先要满足通信的需要。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以宽带技术、无线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也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用户对宽带化、便捷化的通信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


  其次,中国电信业改革要适应通信技术进步的需要。技术快速进步大大降低电信市场的资金门槛、专业门槛和实践门槛,通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的技术、业务和市场的融合,也打破了行业方面的界限。


  第三,电信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电信业改革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电信业必须适应这个总体的要求。


  第四,电信业改革还要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随着我国电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原有的管理手段将逐渐进行调整,这对于电信业自身的发展和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一鸣
  在中国的ICT战略上,我想强调几点:
  一是应该重点走低成本的信息化发展道路,通过降低信息化的成本并与低劳动力成本进行有效的整合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二是应该继续坚持集群式的发展模式来做强信息技术产业。三是要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四是要加快提升信息化的水平。现在企业信息化有很多实践,从设计、生产、管理到供需等都有丰富的实际案例,但有些领域并不是很成功,如何把信息化与流程再造有效结合起来,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五是要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环境和网上交易平台。六是加快农村的信息化。七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并将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转向横向整合。八是要完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继续完善。九是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发展培育信息内容产业,最大限度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最后,要继续研究鼓励性政策的制定,比如优先采购、税赋问题以及如何降低行业门槛等。


  蒋林涛
  对ICT产业来说,共存互赢非常重要,电信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点。电信转型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但是那时由于电信业没有受到外界的冲击,所以转型不是很迫切。如今电信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于是转型也变得日益迫切起来。


  那么目前来说,商业模型应该怎样调整才能让ICT实现共存互赢?总体来说,未来网络发展还是需要按照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服务质量进行不同的收费,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当前存在的转型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技术不到位。


  另外,在转型过程中,电信行业必须高度重视业务和服务问题,这也是在整个ICT行业要全面考虑的,不能片面地从企业利益出发,只以利润为目标。


  沈少艾
  中国电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成本的下降,技术进步还使得一些新的应用更加通俗化。在这些压力和新的技术、业务发展机遇面前,作为主导的运营商,中国电信认为实施战略转型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主导运营商在选择战略方向时,还是有一些趋同性的。也就是说,在当前机遇、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主导运营商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降低资费、改善服务、控制成本来取得利润的发展模式,单靠已经饱和的低质商品化的语音业务来维持利润的模式也难再维持。因此,传统的运营商都在实施转型,大家认识到,必须提供简单的接入和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并充分利用价值链的延伸,集合多个网络、多个终端融合的业务来提供服务。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创造一些更有优势的业务,同时为企业用户提供一些综合性的IT服务。


  中国电信在年初提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口号,致力于成为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的价值链主导者,通过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导向,实现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变。为此,中国电信将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固网和宽带资源,拓展互联网的应用和信息通信技术、视频业务、移动通信等新领域。我们认为,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就是通过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以及网络业务终端的融合,价值链的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综合信息服务。


  齐力焕
  在整个大的ICT环境下,中国联通拥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网络设施,那么如何为信息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联通首先会做好行业应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中国联通的广大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国家信息化的进程,已经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行业应用,中国联通将这些行业应用统一地归纳到名为“新势通”的行业应用品牌下,在它之下包涵各个行业的应用。现在这些应用被广泛应用在包括交通、公安、金融、证券、保险、石油、电力、工商、农业等各个方面。


  比如中国联通的农业“新势通”,主要是引导农业产业化,让农民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生产系统,并且做好产品的营销工作。另外,通过这个系统还可以向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大家的基本科学素质,更好地增收节支。这个系统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向农户提供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帮助减少数字鸿沟,让所有人都能在今天信息社会中充分享有第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