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基解密”看网络安全
来源:网络传播 更新时间:2012-04-14

 
美国遭遇史上最大“被泄密”

今年7月末的那几天,全世界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互联网上,一家名为“维基解密”(wikileaks)的网站,于7月25日在网上公布了一大批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共计约92000份。

这批文件主要是由美国战地情报人员所撰写的日志组成,披露了阿富汗战争5年来的种种细节,揭示了这场战争的状况数年来并没有随着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投入而有所改善。此外,很多为美军提供情报的阿富汗人,也在这批文件中被曝光,这使得他们面临生命危险。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情报泄密事件之一,可与1971年《纽约时报》刊登越战秘密文件相比,但那时候美国司法部还可以将几家媒体扭至公堂,政府还可以利用司法程序缓冲一下,而在有了互联网的今天,这些机密文件在登出去的那一刻,就已传遍全世界,美国政府就像被脱光衣服当众展览一样,难堪且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维基解密是澳大利亚人朱利安·亚桑齐在2006年创建的,他自己的说法是:该网站试图成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的来源,揭露政府和企业的腐败行为,并发挥最大的政治影响力。

该网站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泄密者匿名上传政府和企业机密文件,并在网站公之于众。网站运营主要依靠1200名左右世界各国志愿者的无偿付出,服务器和技术支持的费用,也主要由这些人来自掏腰包。几年来,网站接收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泄密者上传的文件120万份,每天有30份机密文件在这家网站上被泄露。

事实上维基解密早就成为美国政府的眼中钉了,网站在2010年4月时发布了一段视频,内容是美军2007年在巴格达杀害平民的画面,使美国军方很被动。美国方面最终找到了泄密者,22岁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并将其逮捕起诉,他将面临最长达52年的刑期。泄密者被抓住,但负责公之于众的维基解密网站至今仍毫发无损,没有任何网站人员被抓住或起诉。


维基解密网站的双重防御体系

经常会有人质疑,为何这家网站运营了五年之久却没有被关闭,美国政府真的对此束手无策吗?事实上美国政府比任何人都想找到这些人,并捣毁这家网站,但维基解密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两道防御体系,一是刀枪不入的技术设计,二是避实就虚的法律安排。两者配合起来使用,防御能力相当可观。

维基解密总部设在法律上对泄密行为最为宽容的瑞典,其核心成员由5人组成,但只有亚桑齐和德国人施密特公开了自己在网站中的身份,而经常抛头露面的,只有亚桑齐一人。网站从未公布办公地址和电话号码,连一般网站必备的邮箱也没公布。外界只知道这家网站总部在瑞典,具体究竟是群什么人在为网站工作,根本无从得知。

 维基解密网站的主机由瑞典PRQ公司托管,这家公司提供“高度保密的,不向顾客提任何问题的主机托管服务”,他们甚至不保留顾客的任何注册信息和网站日志文件。PRQ公司的两位老板,就是全球最大音像和软件盗版基地“海盗湾”的创始人,这家全球最大的,专门提供BT种子下载的网站曾因知识产权的问题被数次关闭,遭遇了强大的监管压力,但两位老板熟悉法律漏洞,深谙网络技术内情,这使得海盗湾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至今仍在线上提供服务。

多年来与监管部门的交锋,使两位老板具备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他们完全知道如何对付法律和监管,维基解密将主机交由他们托管,使得网站被关闭成为很困难的事情。不仅如此,维基解密网站的服务器总是被分散放置在多个国家的秘密地点,从不保留任何日志文件,这使得安全人员通过线下手段找到这些服务器几乎成为不可能。维基解密的服务器还采用了军事级别的加密技术以保护信息来源和数据安全,这就是所谓的“防弹托管”,这使得从线上攻入它也很困难。

通过法律手段来迫使这家网站关闭,可能性也不高,除非瑞典议会修改法律,但即便你那么做了,维基解密也完全可以将服务器和总部基地迁走,在欧洲另找一个法律条件相对宽松的国家也不是什么难事。美国政府现正在全球追捕亚桑齐,但对他的行为暗中支持和同情的国家与团体并不止一个,美国要抓到他也不容易,要面临无数的法律、技术和道德壁垒。

几年来,“维基解密”的成员被调查过,被跟踪过,被偷拍过,被短期拘押过,甚至被威胁过,但网站依然运行。在同各方的斗法中,“维基解密”网站也曾数次出现过无法上传文件的情况,但从没有被成功关闭过哪怕一次。2009年3月24日,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澳大利亚通讯和媒体监管当局的监管黑名单后,德国警方突袭了“维基解密”德国域名登记人西奥多·雷普的家,但一无所获,网站未受到任何影响,最终澳大利亚方面只得将该网站列入黑名单,在澳全境进行屏蔽了事。

确切点说,技术防护体系是确保“维基解密”网站不被摧毁的第一道屏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已足够强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几乎毫无破绽可循。除了技术以外,法律差异是这家网站保护自己的第二道屏障,美国同瑞典法律当然是存在差异的,各国都有差异,但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在互联网上是否还能适用现实世界的法律,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维基解密”所造成的危害

将秘密文件泄露到网上,需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源,二是载体。维基解密并不参与秘密文件的获得,只是接收这些已获得的秘密文件,将网站作为刊登这些秘密文件的载体。这种模式非常巧妙,可以利用各国法律对言论自由原则在理解上的差异,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此外,该网站创始人高举伸张正义的大旗,标榜不畏强权,要揭露腐败和黑暗,在全世界实现公平正义和媒体的不被审查。网站的运营者不但不为赚钱,还自掏腰包支持网站运行,所有这些都使该网站获得了大批同情者和支持者。

维基解密网站支持者是不少的,反对者也很多,但人们在享受网络盛宴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家网站的所作所为,至少触犯了10个以上国家的法律,给各国政府的行政稳定性带来了很大麻烦,更要命的是,网站机密文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政府决策偏离既定目标,造成决策灾难,危害国家安全。

例如,美国在阿富汗增加拨款,增兵阿富汗后却越打越差,这些事实在美国民众中形成舆论后,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留给美国政府的选择就不多了,军事部署和政治安排也会被打乱,给政府的重大决策造成被动局面。

在本次阿富汗机密文件泄露之后,澳大利亚军方智库ADA发表公开声明称:亚桑齐的所作所为帮助了澳大利亚军队的敌人,他为此犯下了严重的罪行。ADA的执行理事内尔·詹姆斯表示:“坦率地说,当澳大利亚军队和盟军在联合国授权下展开军事行动时,“维基解密”网站既没有得到国际法的授权,也没有得到澳大利亚法律的许可,不管从法律上还是道义上,或是从可操作性上,都无权判断是否该公开一份将澳大利亚和盟军部队置于安全、道德和法律风险之上的文件。”

《华尔街日报》在评论中也指出,本次泄密文件中泄露了一些阿富汗告密者的姓名,他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将面临塔利班的严厉报复。福克斯新闻的格雷格·古菲尔德更是将此次泄密事件描述为:维基解密十字军杀向美国大兵。美国情报机构在本次泄密事件发生之前提交的报告,也强烈认为“维基解密”网站的存在对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驻军的安全造成威胁。

但问题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可采取的办法并不多。这家网站可以做出危害某国或某几个国家安全的事情,但美国政府发起诉讼的可能性不高,因为这样做的话会使民意发生反弹,使该网站更加名声大噪,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财政和舆论支持。法律上存在的模糊地带和国家差异,正是该网站生存的空间,这使得他们不必像传统媒体一样遵循记者规则,并接受平衡报道原则的限制,他们完全可以不按规则出牌。而这一点反过来又能让这家网站发挥极大的影响力,更不容易淡出公众视线。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将会使“维基解密”网站逐步建立起不受约束和控制的话语霸权,从而影响各国和世界政治,削弱法制的权威和政府行政的公信力。而“维基解密”网站对这一点也并不讳言,他们明确表示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影响力,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闹着玩的。而“维基解密”的“成功经验”如果被复制,被模仿,那才真叫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呢。


“维基解密”给互联网敲响警钟

维基解密的走红,带来了一场网络狂欢,但狂热之后必须要有冷思考,要审慎地看待这一现象的出现,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快意而迷失判断,要考虑一下这种事情如果放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该怎么办。到目前为止仍旧脆弱的网络安全,在带给人们些许快意的同时,是否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网络秩序崩溃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维基解密网站已给全球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无关乎反战、正义、揭弊,而是现实的安全问题,一位公司职员在把这些文件当小说看的同时,或许另有几百名恐怖分子正在研究这些文件,从中找到发动下一次恐怖袭击的灵感。互联网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然形成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还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规则以维护其运行秩序,但这个虚拟世界却能对现实世界发挥难以想象的影响,甚至改变某些事件的进程和方向。

近年来各国都开始逐渐意识到网络监管的重要性,但如何监管,监管到什么地步,这是无先例可循的。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安全,防止网络成为损害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平台,但相关定义的不明确,却给这项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如有关言论自由的界限问题,如何理解,如何把握,这需要大家达成一个共识,不能将一些大而化之的概念滥用。如果一名士兵泄露几份机密文件就要坐50年牢,而接受这些文件并将其公之于众的人却能毫发无伤,那不仅是网络监管的失败,更是法治社会的悲哀。

从“维基解密”这家网站的崛起可以看出,由于互联网无国界的特性,确实需要有一部通行的虚拟法律准则,而这部法律应该也是超越国界,超越地域和意识形态界限的。由于传播速度太快,互联网带来的效应呈现两个极端,在网上做任何事,效果都是倍增的,做好事事半功倍,做坏事也一样。用传统规则去管理互联网,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在网上,一个瑞典人和一个美国人获取信息的速度和途径是一样的,在美国纽约发生飞机撞大楼的恐怖袭击时,身在斯德哥尔摩的人并不一定比身在芝加哥的人更晚得到这一消息。既然这样,又有什么理由让一种行为在这个国家不合法,换一个国家就合法呢?因此,国际间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寻求共识,统一思想,进而达成一致协议,搞一个通行的,所有国家都认可的互联网管理规则,从而有效掌控和管理不断发展的互联网。

理论上讲,一切监管都滞后于实际案例。往往是先出了一件无法可依的事件,才有了相关规则的制定和确立。从互联网这个概念上讲,没有谁能看到十年甚至五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但眼下发生的却不能不看。或许你是个反战主义者,或者你对美帝的霸权不以为然,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一件事情即:虽然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始终存在较大争议,但并不意味着维基解密网站泄露各国国家机密的做法就该得到赞赏,即便“维基解密”网站的目的是为正义,但其做法相信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视为合法。用错误的方式对待错误,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

 “维基解密”的走红,带来的不仅仅是快意恩仇,更是给互联网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这个世界上,秩序的混乱总是从某个节点开始的。何况,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小小的节点,是足以影响现实社会的一股强大力量,有谁会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个秩序崩溃的互联网,不会让一个本不太平的世界彻底崩溃呢?

 作者 :五洲传播中心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