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不都是平的。
在重视风水文化的中国商业环境中,区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结果更多的就是由于其所在区位的先天条件决定的,曾经孕育黄河文明的西部地区慢慢让位于海洋文明的沿海地区。在追求"包容性增长"的今天,"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后,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也是西部城市实现经济突围的重要时刻。
位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正处于中国的西部地区。而纵观广西地图,玉林的四个方向正好被北面的柳州、南面的北海、西面的南宁、东面的梧州所"包围"。与玉林不同的是,这几个城市都有机场,远道而来的客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抵达,不必有舟车劳顿之苦和耗费大量的时间。玉林只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格局着实是个不小的缺憾,无论从"环玉林"的哪个城市抵达玉林都要2-3个小时,这个不远不近的距离的确有些尴尬。在以航空为主要快捷交通工具的今天,在陆路上连接粤港澳的玉林市受限于没有机场的缺憾可想而知。
面对航空版图上的劣势,玉林人没有坐等,甚至乐观地把南宁机场到玉林的车程和"首堵"北京T3航站楼到丰台、上海浦东机场到淮海路的时间做类比,并非不可忍受。关键还在于做实"经济内核",也即创造更多商机。果然,玉林在十年来的不断追求中声名鹊起。无论是GDP总量还是年平均增速,无论是知名企业数量,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玉林均位列广西"四强"之内。从历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企业群体的求实创新,甚或于当地民众对流行文化的接受速度等多个侧面都反映出这个西部城市迅速崛起的内因,以及他们如何借势成长、顺势而为的经验。
作为一个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西部城市,其迅速成长的历程殊为可贵,不啻为其它西部城市经济突围的典型范例。尽管他们还在继续崛起的道路上,其经济成就也远非东部城市可比,但仍不失我们对之投以更多的关注,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挖掘优势资源,"玉博会"领衔会展经济
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先知道"玉柴",然后才知道玉林。但和大庆、十堰、新余等城市不一样,玉林并非因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落户才得以发展起来,其原本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古称"郁林"的玉林是州郡历史达两千多年的文化古城。现在的玉林市面积12838平方千米,人口625万人(2008年),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东新区(2009年12月6日挂牌成立)、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兴业县。除了玉柴集团,你还应该熟悉南方黑芝麻糊(位于容县的南方食品公司)、正骨水(玉林制药)、日用陶瓷(位于北流县的三环集团)等不少知名品牌企业。另外,玉林的福绵管理区的皮革服装基地被誉为"世界裤都"、博白县还荣获了国家级"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陆川县荣膺"中国铁锅之都" 称号,"陆川猪"的优质美味也是名闻遐迩。
玉林辖区内的容县,以民国时期的"将军县"而闻名,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玉林容县籍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达100多万人。作为"杨贵妃故里",容县的"妃子笑"荔枝非常出名。这里还是著名的沙田柚原产地。位于容县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则以其原始风貌而成为玉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由此可见,玉林的优质资源和"名特优新"企业并非"一柴独大"。如何做强玉林城市品牌,如何把更多的优质资源与玉柴集团的本身的品牌优势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直是玉林政府努力的方向。在与玉林市委市政府、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其浓烈的"对接意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换句话说,玉林人非常具有市场经济的头脑,"玉博会"的策划实施就是个显著的例子。
2004年,在总理温家宝的建议下,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玉林市委市政府经过周密考察和缜密策划,做出重要决定:在玉林同时举办一场具有浓郁特色的博览会,作为全面主动对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措施!让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海内外客商只需驱车2小时就可以到玉林来看看。于是,命名为"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o玉林)"的"玉博会"也随之在2004年10月拉开帷幕,成为拉动玉林社会经济发展的年度盛会。
2010年10月22-24日举办的"第七届玉博会"共设有展位1300个,来自美国、泰国、新加坡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其中东盟10国和日本、韩国都派团参会,是历届"玉博会"没有过的。玉林市向柬埔寨政府代表团赠送了耕作机表达情意,加深合作。在本届"玉博会"上,观众人数达到105万人次,其中专业采购商超过13000人,展现了"玉博会"的国际影响力。
利用玉林作为全国九家、广西唯一的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玉林在两岸合作交流方面的优势,增设台湾馆。"科技创新、跨越发展"主题展、广西产学研成果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推介会、中小企业论坛、地方特色节庆等活动备受欢迎,科技展还出现了排队参观的现象,不少企业找到了需要的新技术、新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的中国软件行业协会、ENI经济和信息化理事会合作,把"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会"邀请到玉林举办,突出了"玉博会"的科技创新和在全国的影响力。
据统计,本届"玉博会"的商品成交额实现145亿元,比上届增长31%,签订135个合同项目,合同投资额372亿元,比上届增长57%。国内外客商不仅通过"玉博会"了解到中国、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需求,而且对有着地缘优势的玉林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状况更加熟悉,使更多项目落户玉林。
回顾历届玉博会,越南总理阮晋勇、越南常务副总理阮生雄、柬埔寨国务兼商业部大臣占蒲拉西、老挝副副主席本扬o沃拉吉,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东盟国家的众多官员和商人都曾参加"玉博会"。加深了与玉林市的交流合作,共创繁荣的经济发展前景。
从会展活动尝到甜头的玉林人,更是把会展作为拉动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10年,在玉林举办的各类展会接连不断,精彩纷呈:6月的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9月玉林家装博览会、10月的11月的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展经济不仅对当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美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具有前瞻指导意义的《玉林市会展经济发展规划2010-2020》顺势出台,并在第七届"玉博会"期间通过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小组的评审。中共玉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毅介绍说,《玉林会展经济发展规划》成为广西第一个有关会展经济的专项规划。玉林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目标,把"玉博会"办成海内外中小企业推介、交流、合作、交易的品牌展会。这是市委市政府结合玉林实际、审时度势做出的又一个经济发展战略,它将使玉林会展业走上一条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努力把玉林打造成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为玉林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协同高效,执政团队的企业家精神
"玉林突围"的又一个成功经验和必要保障就是整个执政团队的企业家精神。
政府当然不是企业,其职责目标和社会定位都和企业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公众又热切期盼政府公务员能有和企业家一样的职业精神和办事效率。说到底,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家都是社会的不同分工,只要把握好各自角色的界限与定位,并辅之以严格的监管制度,两种身份之间的来回变换应该是成熟社会的自然顺畅的选择。韩国总统李明博强调自己是"最佳CEO"和香港特首曾荫权 "做好呢份工"的竞选口号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自己像企业家一样的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
令我欣喜的是,我在玉林感受到了这个执政团队难得的企业家精神,大大颠覆了以往对地方政府的一般印象。在这个亟待加速发展的西部城市,我看到了有着开阔眼界、活跃思维的"60后"官员作为当下中国政坛中坚力量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金湘军在玉林从副市长、市长到市委书记的十年经历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在我刚刚抵达玉林乘坐出租车时,习惯性从出租司机口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作为本地人的出租车司机也感叹玉林这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对这十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创新思路和十足干劲给予非常肯定的评价。
金书记非常清楚他所领导的这支队伍的敬业和专业精神,不过他更看重整个团队的协同效率。"任何工作光自己干是不行的,这样效果肯定不好,而要动员整个团队都动起来,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才能显示出整体的力量。玉博会的筹办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内部动员和锻炼队伍的过程。"众所周知,"玉博会"的庞大规模和繁琐的细节准备都在考验整个政府团队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能力。中共玉林市委副书记刘子福、中共玉林市委常委戴毅常务副市长等一批精英干部就是这个团队的得力干将。在中共玉林市委常委韩元利市长统领政府事务的架构下,有着儒雅斯文气质的戴毅常务副市长和博览局的同仁们更是事无巨细,把控整个筹备过程的进度、质量和协调,可谓殚精竭虑、劳苦功高。
"今天中午我睡了一个很香甜的午觉。"在10月22日的"千人晚宴"上,戴常务在接受了我由衷的祝贺之后,显得非常兴奋,一颗紧绷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我知道,这位斯文的常务副市长不知开了多少协调会、熬了多少个夜、打了多少个电话,甚至急得拍了多少次桌子、发了多少次火……才呈献出一届如此成功的"玉博会"。
如果说书记市长重在把握重大的战略决策上,那么玉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博览局局长岑小华则是整个执行团队的带头人。这个专门为玉林市会展经济而成立的机构是统一策划、安排包括"玉博会"在内的所有会展工作。"岑秘曾经为玉博会的筹备累得住进了医院。"和我一直联系落实"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会"在玉林举办事宜的玉林市工信委主任、中小企业局局长沈强如此介绍这位和他曾在一个县里工作过的老战友。其实,我对这位"老县委书记"的干劲有更加直接的体会,其敬业精神比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常在深夜还在连续开会商议,并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有关细节。
可以说,如果没有沈强主任的引荐和坚持,"ENI经济和信息化理事会"的领导们不会把"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会"从北京搬到玉林。而真正打动"ENI经济和信息化理事会"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一个细节:来京洽谈的沈主任一直带着个笔记本电脑,用来查阅、批转文件。尽管这对企业来说,出差带电脑上网办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看到政府官员这么上心,上专门的协同办公系统上传文件、阅读批准文件,的确有些新鲜。这对于一位有些"资历"的老同志来说并不容易,更何况有不少部委官员还不习惯上网批阅,而习惯发传真呢。
玉林政府团队的企业家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信息化"突围",玉林升级的崭新之路
"信息化项目的特点就是,如果你不去推,效果就不好;而效果不好,用户就会指责信息化系统不好,最终导致无法推进。所以,只有全力去推,最终的效果出来了,反而激发了大家应用信息化系统的积极性。"金湘军书记在专访中的这段话让我有一个判断,那就是金湘军书记可能是中国最具有信息化意识的市委书记!
这位自谦"不务正业"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如今"务"的正是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的"政务"。金湘军指出:"信息化必将成为西部城市迅速崛起的一把金钥匙。" 金书记对信息化项目的专业认知和玉林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推动使玉林市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全国名列前茅。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落实先进的执政理念、促进传统企业的快速升级成为金湘军本人和玉林市区别于其他政府领导和其他城市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依靠投资拉动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之后,如何发挥企业内生的创新动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上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成功案例来看,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是一个必然选择。在中国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有序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处、共享繁荣奠定基础。
从政府到企业,从组织到个人,培养和树立一种崭新的"信息化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金湘军书记谈到,应该把在实物展示层面做到高水准的"玉博会"和其它会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做成一个个永不落幕的"玉博会",更加长期有效地促进玉林当地企业和海内外资源的对接,创造更多的商机。事实上,从电子政务到企业信息化,一切先进便利的科技手段都可以夯实核心的商业机会,并通过网络互联的方式,拉平由于"区位劣势"带来的发展障碍,是西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思路。
从这一点上来说,世界真的是平的。玉林在过去十年所付出的努力和实现的效果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作者:ENI经济和信息化理事会秘书长 季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