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化建设 “给力”人才服务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位于宁夏街的成都人才大厦内,成都人才市场周末例行的大型综合招聘会即将启幕,200个招聘展位早已被提前预订一空。

某企业招聘主管韩先生,走进人才大厦,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填写表格、领取资料,而是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在读卡器上轻轻刷了一下。成都人才市场工作人员马上告知他,招聘展位在203号,招聘启事已经打印张贴。

如此简单快捷的程序,得益于成都人才最新开通的网上预订展位系统。这个系统不仅简化了办事流程,也将有形及无形才市的服务进行了有效连接。

其实,网上预订展位系统,只是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开展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部分。

近年来,成都人才市场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上不断着力,针对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打造一个网站,开发一个系统,建设一项工程,开放一个大厅”,力争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人才服务。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渐入佳境,一个独具特色集人才服务、人才管理及人才信息收集、统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这不仅了大大提升了人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人才工作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信息。

成都人才网

全域成都人才信息共享 查询人才的“114”

成都人才网(www.rc114.com),成都人才市场的官方网站。

从1997年开通至今,成都人才网经历了从简单到完备,从单向发布到双向沟通,从单机版到手机版的完善历程。

如果你是求职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站了解招聘信息、学习求职技巧、发布求职名片、查询户口档案;如果你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也可以到网上发布招聘信息、网罗人才信息、关注人才动态。

在成都人才网上,招聘、求职、培训、代理、派遣、高级人才寻访信息和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应有尽有,因此而备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关注。在ALEX全球排名中,成都人才网位居中国西部人才网站首位。

而如今,这一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拥有110.2万份各类人才信息的超强超大人才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人才网库存人才中,拥有博士学历者945人;硕士毕业、工作经验1年以上者13724人;本科毕业,工作经验5年以上者301296人;大专毕业,任部门经理3年以上者422108人;高级职称者 48418人;持有国家执业资格者 24413人;有副总经理(三总师、总助、总监)以上任职经历者4399人。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实现全域成都人才信息共享,“成都人才”向全市20个区(市)县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实行开放,共同利用成都人才网查询人才信息。

成都人才网还具有个人求职、单位招聘的供求分析统计功能,为每季度的“成都才市”分析提供了原始依据和数据支持。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毕业生报到先“上网” 手续便捷服务“增值”

报到是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报到接收工作是市县两级人才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责,是政府人社部门促进就业、建立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抓手。

那么,如何创新毕业生报到接收工作,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未就业、创业、培训和困难帮扶等具体情况?由成都人才研发并投用的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回答了这些问题。

有了这个系统后,成都生源及到我市就业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只要在登录该系统注册本人信息后,就可适时查询自己的档案是否达到,然后根据情况再到人才中心办理报到、到档查询、入户认证等手续,比以往更加便捷快速。更值得一提的是,未就业的成都市生源毕业生可以通过系统,填报本人的创业、就业、培训意愿。各区(市)县人才服务中心在了解到相关信息后会及时为其提供服务。困难家庭毕业生还可以列为各区(市)县人社部门“一对一”重点就业推荐对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不仅是一个服务和管理平台,还是一个实名制数据统计平台。2009年7月1日以来,我市市、区(市)县两级人才中心使用“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将全市毕业生报到接收工作纳入统一工作平台,在各高校的积极配合下,不仅为毕业生报到接收工作提供了方便,也为人社部门准确及时地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提供了信息支持和数据支撑。两年来,共有95655位高校毕业生通过该系统完成报到注册。

社会人才数字档案库

人事档案“三化”管理 开创远程化管理新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管理的流动人员(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就达到了16.6万卷,全市两级人才中心管理的流动人员(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总计高达43.3万卷!

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精耕细作”,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两级人才中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方向,基本统一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做法,在档案接转流程、规范整理、数字化建设及配套服务跟进等方面基本形成了全市较为统一的工作标准。

今年9月起,成都人才启动了社会人才数字档案工程建设,拟利用2年左右时间,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为基础,整合社会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社会人才数字档案库,为人才工作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信息。

项目负责人、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管委办副主任高玉秋介绍说,社会人才数字档案工程建设的标志就是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介质电子化、档案管理标准化。主体工程完成后,将实现4个100%,即库存及流转档案个人基本信息数字化率达到100%,库存人事档案及档案材料电子化率达100%,库存档案整理率达100%,库存档案应用整理标准化率达100%。

可以预见,作为里程碑式的一项突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三化”管理体系的形成,将开创“全域成都”的人事档案远程化管理服务新格局。

网上办事大厅

足不出户端坐家中 即享一站式全天候服务

人事档案远程阅档系统、人才派遣业务系统、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声讯系统……随着这些系统的投入使用,各项人才服务工作也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不但把工作人员从作坊式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也为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下一步,成都人才将打造电子综合服务平台。一个由网上办事服务平台、网上审批办理平台、审批信息资源平台组成的“网上办事大厅”,将为成都市的各类人才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派遣、流动党员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人事档案接转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成都人才网上办事大厅将通过明确标准、拟定规范、流程再造,实现办事程序简明、快速;通过系统规划,分级授权,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对象通过网上咨询了解情况,在线下载表格,进行网上申报。省去了往返奔波和排队等待之苦,足不出户端坐家中,就可享受成都人才市场提供的一站式全天候服务。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办理平台,能够及时处理公众从网上提交的各种诉求,完成受理、审核、办结等内部操作,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效率。

今后,不需要到现场办理的服务,可直接在网上办结;确实需要到现场办理的事情,办事人员将尽快办结,缩短办事等待时间。因为,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场,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都将是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一直不变的努力方向。

作者: 李影 薛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