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构建转型升级新体系
来源:浙江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4

  
  绍兴县构建转型升级新体系

  2010年,是绍兴县的“转型升级攻坚年”。

  这一年,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绍兴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紧扣“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县域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在转型。印染产业淘汰了7亿余米落后产能,吹响了集聚升级的“集结号”;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

  城乡在转型。柯桥城市组团加速崛起,与绍兴市区、杭州正在实施无缝对接,城市管理不断优化;农村新社区建设,如火如荼。

  社会在转型。“清水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以“名师名校,名医名院,名家名品”为内容的“六名工程”正式启动。

  一个囊括经济转型、城乡转型、社会转型三大工程的转型升级大系统,已经在绍兴县全面启动。

  经济大转型

  亮点一:

  印染产业集聚升级

  纺织是绍兴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而最核心的是印染产业。在该县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近200家印染企业,年印染面料156亿米,产能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但同时,该县也面临着巨大的治污和节能减排压力。

  今年以来,绍兴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始了对印染业的转型升级。第一记重拳,便是淘汰7.1亿米的落后产能。全县40家印染企业的600台落后设备,被完全拆除解体。这就意味着,该县印染产业,全年可以节约11万吨左右标准煤,节水50%,节电10%。

  第二记重拳,便是将100余家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在那里建立起国家级绿色印染基地。目前,第一批23家印染企业已经正式签约,着手在做搬迁准备,另有30家企业也将签订搬迁协议。据悉,绍兴县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

  对绍兴县来说,印染企业集聚,不是一个平移的过程,而是致力于实现“集聚、减量、提质”。为此,绍兴县委、县政府要求,落户滨海工业区的企业,必须和园区签订节能减排协议。在迁移之后,企业要求做到“三减一增”,即土地使用减少到原来的75%,COD指标下降到原来的70%以下,产能下降到75%,而预期附加值增长10%以上。

  为防止落后设备进入滨海工业区,绍兴县对集聚企业的工艺装备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搬迁设备清单,先由企业自我评估,再由中国印染工业协会聘请来的专家组裁定。

  为接纳100家从全县各地搬迁而来的印染企业,滨海工业区在原有一座日处理能力达3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时,整个工业区已经构筑了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三张网络”,将排放控制在最小程度。

  除了印染绿色化,绍兴县还加快推动了纤维差别化、面料功能化、服装家纺品牌化、技术装备信息化进程,促进纺织集群的升级。

  亮点二:

  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轮驱动,经济快车才会呼啸向前。

  绍兴县提出,今后发展工业经济的新体系是“1+5+3”,“1”即是纺织业,要打造成国际性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意中心;“5”即是装备制造业、汽车汽配业、皮革塑料业、新型建材业、金属制品业;“3”即是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3大新兴产业。绍兴县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县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分别超500亿元,三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超百亿元。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为此,绍兴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加快推动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发展空间、搭建产业平台、引进培育并举”原则,努力形成全县“纺织产业+新兴(优势)产业”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局面。

  为加速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绍兴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主要集中投向新兴产业培育和自主创新项目,切实提高广大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政府的鼓励下,绍兴县民营资本开始钟情新兴(优势)产业。据统计,前三季度,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投资项目中,超千万元的在建项目达115只,总投资金额达178.6亿元。其中,投资12亿元的其其新能源项目、投资10亿元的和合光伏项目等大项目的实施,对绍兴县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亮点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服务业,一度是绍兴县的一条经济“短腿”。近年来,绍兴县奋起直追,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今年来,随着“万达”、“红星美凯龙”、“香港联盛国际”等商业巨头纷纷在柯桥大兴土木,绍兴县现代服务业可谓好戏连台。

  在柯北,去年落户的万达广场,已经快速建起了一个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住体。这一总投资50亿元的“巨无霸”,将集大型购物中心、商务酒店、高档住宅、金街商铺、SOHO公寓于一体。而同在柯北,蓝天集团已经建成了体量达40万平方米的一个巨大商圈,已吸引了包括沃尔玛、深圳天虹百货等商业巨头入驻。

  而在柯南,目前已出现了高尔夫球场、滑雪馆等一批顶级的休闲旅游业态。目前尚在酝酿的还有F3赛车场、飞行俱乐部及游艇俱乐部等。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县将中国轻纺城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他们通过深入推进轻纺城“二次创业”,坚持市场提升发展与柯桥新县城建设、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并进,带动其他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轻纺城新注册市场经营户2829家,新增公司化经营户475家,国(境)外企业代表常驻代表机构75家。“创意产业”渐成风尚,以纺博会为龙头的会展经济稳步推进,对城市发展和其他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据悉,今后绍兴县将以坚持“市场带动、联动发展、服务民生、集聚推进”原则,重点抓好提升发展轻纺市场、巩固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培育发展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优化发展公共服务业9方面重点工作。

  城乡大转型

  亮点一:

  柯桥组团加速崛起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柯桥城区的变化,真的十分贴切。如果你隔几个月去柯桥,你见到的与停留在你记忆中的面貌,或许是两幅完全不同的图景。

  10年前,绍兴县政府迁址柯桥。昔日以卖布为主的江南小镇,从此成为绍兴县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仅10年时间,柯桥完成了从小镇到城市的美丽蜕变,其建成区面积从原来的12.5平方公里,扩容到了如今的45平方公里。

  据绍兴县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绍兴大城市三大组团之一的柯桥,正在加速推进组团间的融合。在该县实行的“东连西进”中,包括杨江路、凤林路、兴越路、群贤路等在内的多条道路,都与绍兴市区及镜湖新区实现了连接。而正在建设中的城际高铁绍兴柯桥站,未来不仅是绍兴市区、也是绍兴县快速通往杭州、上海的道口。

  不光如此,绍兴县还在加速和省会城市杭州的融合。目前,杭州正在建设钱江三通道、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这些道路贯通杭甬高速。目前,绍兴县正在谋划与其对接。

  同时,为更好提升柯桥城市的品位,绍兴县通过国际招标,对新县城“两湖两轴一线”进行城市设计,目前已基本完成。

  在加快建设现代气派的柯桥城的同时,绍兴县也加快了建设繁荣生机中心镇、美丽有序新社区的建设步伐,着力优化柯桥新县城、中心镇、农村新社区三级规划布局。

  亮点二:

  农村新社区不断涌现

  绍兴县在原来“一主三副两片100个左右农村新社区”的县域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基础上,按照加快城镇化的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完善,除纳入县城城区管理范围外,在全县确定了34个城镇社区和52个农村社区,目前各中心镇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农村新社区规划均已修编完成。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得到不断推进。该县坚持“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和“推进公寓式,规范联立式,严控独立式”基本原则,加大农民公寓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有46个村启动建设农民公寓2593套、39.3万平方米,可解决住房困难户1200多户。

  在此基础上,绍兴县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出台了相应政策意见,大力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鼓励农户特别是住房困难户以房换房、以房换钱、以房换租,加快农民向新县城、中心镇和农村新社区三个层面集中居住,现正在平水、孙端、夏履三镇开展试点。

  亮点三: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在深入推进轻纺城“二次创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绍兴县的城市管理,正在向“精细化”方向转变。

  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充实城市管理力量,全面启动“数字城管”深化扩面工作,建立健全联动共管和综合执法机制,扎实开展城市管理精品街区、精品路段、精品小区、精品市场等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和“清洁柯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镇村环境集中整治,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社会大转型

  亮点一:

  清水工程全面实施

  5年,22亿元!绍兴县举全县之力“治水”!

  绍兴县这次“清水工程”的整治力度,前所未有。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同时担任组长,水电、环保、经贸、农业、卫生、交通、建设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

  绍兴县“清水工程”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投入22亿元资金,使全县印染企业集聚率达80%,河道治理面达80%以上,企业污水透明排放口建设达到100%,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城区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6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通过“清水工程”的实施,使全县河道水质有根本好转,达到四类水体标准要求,其中鉴湖主体、小舜江流域等上游部分河道达到三类水体标准,基本上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安全生态”。通俗地说,绍兴县打算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让绍兴县的水环境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状态。

  清水,首先需要治本,也就是截污堵源,而污染的源头则来自工业、生活和农业三方面。这其中,工业污染源又是首当其冲。为此,绍兴县通过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发展和铁腕治污末位淘汰印染企业,强势堵截工业污染源。

  同时,该县将全面清淤疏浚,给全县所有河道冲洗一遍。目前,该县安昌、福全等镇已开始进行河道清淤工作。而柯桥城区河道水域以及浙东古运河、鉴湖、漓渚江、兰亭江、若耶溪、松坞江等20条重点河道,都将全部清淤。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让河水流动起来,变成活水,水质就能真正清澈起来。为此,“清水工程”将活水引水,作为重要一环来抓。目前,安昌古镇活水工程、柯桥城区河道活水工程正在实施当中。

  绍兴县还着手实施生态护岸、植物固岸等河道护岸工程建设,5年内将完成河道护岸200公里。每年投入资金400万元,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理”的要求,抓好河道(溪流)清草保洁的常态化工作。同时,推进河道绿化工程建设,做到河道整治到哪里,植树绿化到哪里,计划5年内完成河道绿化300公里。

  亮点二:

  “六名工程”正式启动

  名师名校,名医名院,名家名品,简称“六名工程”,是绍兴县实现社会大转型的一个重要载体。

  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绍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社会事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了若干奖励政策,花大力气引进和培育一批名师、名医、名家,争创一批全市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名院、名品。

  实施“六名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大力提升发展与经济强县地位和柯桥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在就医就学、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今年以来,绍兴县已新引进高层次医务人才11名,新增省特级教师4名,莲花落《午夜电话》获全国群星奖等等,总体势头较好。

  亮点三:

  平安创建深入推进

  今年,对绍兴县来说,可谓大事多、要事多。尤其是举世瞩目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主会场设在柯桥,这对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接受的挑战、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而绍兴县围绕世合赛“精彩、和谐、难忘”的目标要求,精益求精做好各项准备,认真细致落实各项措施,圆满完成了世界合唱比赛安保工作任务。

  同时,绍兴县扎实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大调解”工作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省、市各级肯定和推广。

  服务大转型

  亮点一:

  理念的转型

  理念,是有效实现转型升级的先导。无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是理念的变化。没有理念上的创新,谈经济转型升级无疑是一句空话。为此,绍兴县要求全县上下,摈弃原有的思维方式,求新求变,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在企业家层面,绍兴县发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活动。鼓励企业家破除“隔行如隔山”、“左手不放心右手”、“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认识误区,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合产业链和战略合作,从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亮点二:

  政策的转型

  为运用政策的杠杆效应,今年绍兴县在原有每年3亿元转型升级政策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增加到每年8亿元。从今年起,该县连续5年总计40亿元专项财政资金将用于扶持包括经济、城乡、社会各个领域的转型升级。

  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重点投向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招商选资、重大科技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以及人才引进培育等工作。

  在推进城乡转型升级方面,重点投向城市规划与管理、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置换、鼓励农民进城镇居住等工作。

  在推进社会转型升级方面,主要投向以实施“六名”工程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导扶持转型升级的“1+16”政策体系。

  亮点三:

  作风的转型

  为在全县上下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绍兴县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启动了作风转型,要求所有的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就是服务自身、就是服务经济、就是服务绍兴县长远发展大局”的意识,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在作风转型中,县委书记和县长专门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集中协调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

  绍兴县围绕“两服务一满意”(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满意在基层)活动主题,扎实开展了走进企业“五送”、走进基层“两联”、走进机关“三问”以及转型升级攻坚年“六个一”活动等“深化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该县还建立了开发区(园区)联席会议和规划国土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规范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等工作,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多证联办”,着力提高办事效率。从明年起,镇(街)机关干部每月至少要有一周时间,深入村企,了解民意,解决难题,加深与基层群众的感情。

  下一步,绍兴县将以“凤凰涅槃”的勇气、“壮士断臂”的魄力、“时不我待”的精神,继续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以转型升级推动加快发展,以转型升级从根本上缓解节能减排压力,以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绍兴县——全国十强县

  绍兴县地处长三角南翼,西临杭州,东接宁波,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地域面积1177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4个街道、291个行政村、114个居委会(社区),户籍人口71.8万,外来登记人口69.42万。

  绍兴县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人杰地灵、山明水秀、历史悠久,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享誉海内外,王羲之、陆游、周恩来、鲁迅等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绍兴县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有柯岩风景区、安昌古镇、印山越国王陵等著名景点和名胜古迹,自古令人向往。

  绍兴县属沿海经济开放地区,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多次进入全国十强县。

  -链接

  绍兴县金名片

  国家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纺织基地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基础教育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