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我省推行的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带来了什么变化?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江门、佛山、东莞等先行试点推行该项工作的乡镇干部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答说:“包包账、捆捆账、用大箩筐挑账簿的形象不见了”!乡镇财会人员说:“1年节约行政成本开支315万元,节约人员经费200万元。”有农民评价说:“乡镇财政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上级领导查账时打开电脑,一目了然,这样管理资金,我们农民放心!”

  3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是指我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财政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又称乡镇财政结算中心管理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会计核算为核心,融合票据、资金、工资、合同等管理于一体,并以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为特性,详细记录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覆盖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

  据了解,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亲临我省观摩该模式或听取该项工作汇报,充分肯定这种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002年4月,广东省财政厅和广东省监察厅联合在西樵镇召开全省财政信息化工作暨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现场会。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基本实现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财权不掌,政权不稳”,当前,在全省推行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也关系到落实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仅接待费便下降400%

  实行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后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呢?接受笔者采访的乡镇干部及至普通农民,他们无一例外地大加称赞。概括起来有五大结果。

  一是强化了财政管理职能,为深化财政改革、落实中央支农政策打下了基础。结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实现了对用款单位财务收支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符合公共财政理财法制化、管理科学化和决策民主化的改革取向,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中央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强保证。广大农民对由财政结算中心管理的资金感到放心。

  二是提高乡镇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提供了财力支持。乡镇财政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长对乡镇财政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有了全面、直观、及时的了解,有利于加大政府对资金、资产的调控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既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刀刃上,又使大、急、特、难事情有了资金保证,确保“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运转。确保了民心稳定、社会稳定。

  三是加强了财务管理和监督约束,促进了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财政结算中心把各单位经批复的预算指标录入管理系统,各单位来结算中心报账时,计算机系统自动核对经费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超过预算不打印支票,这种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的方式,有效控制了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的行为。以江门市为例,该市实行管理信息化前,接待费1年小的村都要五、六万元,大的村甚至要10万元;实行信息管理后,小的村几千元就够了,大的村还不需要2万元。全市纳入乡镇财政结算中心管理的单位共2087个,在经常性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在内的总支出增加的同时,招待费却下降了24.1%,节约资金1516万元。纠正不合理支出648笔,金额171万元。减轻了部门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的心理矛盾,有利于廉政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是规范了会计秩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成立财政结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独立性大大增强,业务素质普遍提高,操作手段比较先进,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江门市江海区各财政结算中心成立以来,共纠正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108笔,涉及金额35万余元;新会区双水镇财政结算中心自接管27所中、小学校的账务后,清理了学校的“账外账”,按照“一费制”规定加强对学校财务收支的监管,镇政府没有再接到群众对教育收费问题的投诉。

  五是降低了行政成本,为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乡镇财政财务集中管理后,乡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岗位一律取消,各单位仅保留1名报账员,大大节约了行政事业经费。江门市仅蓬江区1年节约行政成本315万元,其中杜阮镇成立财政结算中心后,财会人员从原来5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的近100人缩减至9人,1年节约人员经费近200万元。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正稳步进行,有了财政结算中心的乡镇合并起来很顺畅,免去了翻旧账、查老账、清烂账之烦恼。根据全市乡财信息化运行绩效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完成一个单位的账务处理平均只需时间为1到3天;同时为审计监督打开了方便之门,设立财政结算中心后,只要到该中心就可以查阅到所有单位的账套,再也免受过去“包包账”、“捆捆账”,用大箩筐把账目挑来挑去之苦;审计部门的审计软件与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账目追踪十分方便快捷,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监督效能。

  加大投入全面推进

  据了解,我省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正在深入全面地铺开。在全省各地财政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培训,加大投入,不断改进措施,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工作。

  据统计,目前,省财政厅共举办全省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骨干培训班32期,培训乡镇财政结算中心骨干约2000人,加上各地组织的培训,全省乡镇财政结算中心经过培训的人数达1万多人。为保证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省财政厅为每个乡镇配置了软硬件设备,共发放服务器1639台,台式计算机(含农税信息化)4874台,打印机1612台。截止至2005年11月5日,全省已上报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项目验收的有18个市103个县(市、区)的694个镇,已批准验收的有694个镇,验收机构已验收的有560个镇。其中,江门市的85个乡镇、梅州市的112个乡镇、深圳市宝安区10个乡镇和龙岗区的10个乡镇都已全部通过了验收。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我省“金财工程”的总体规划,结合目前全省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下一步将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巩固成果。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巩固取得的成果,防止验收后“退热”,甚至荒废的现象出现;

  第二、完善系统。随着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纳入管理的业务量的增多,系统软件本身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完善,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保障系统的生命力。该系统经过第一次升级(从1.56版V1.8版)后,目前,新一次的升级正在密锣紧鼓进行中。

  第三,上延下伸。在系统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一方面,向下伸展到村委会、经联社,根据村民的需要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委托,由镇财政结算中心代理记帐,实行“村账镇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向上延至县财政部门,与县实行联网,共享资源,把基层财政的信息实时输送到上级财政部门,便于上级财政部门掌握基层财政状况,对基层财政的运行进行监控和分析。同时,让乡镇财政干部及时了解上级财政部门的相关信息,为开展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