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35%失败 不得不说电子政务成功率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据估算,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大约有35%完全失败,而50%的项目部分归于失败。”世界银行首席信息专家罗伯特·舒瓦尔认为,“只有15%的项目可以看作是完全取得了成功。”

    舒瓦尔的言论听起来有些唬人,但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一直就没有断过。亚太区公共服务高峰论坛上,印度电子政务专家Subhash Bhatnagar就认为:全球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总体有限,大部分国家都只关注于改进为城市公民提供的服务,很少有项目表明电子政务可以推动政府的改革进程。

    电子政务成绩不佳并非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的政府网站评估模型将政府网站建设分为起步、提高、交互、在线处理、无缝五个阶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达到无缝阶段,美、英等发达国家也只是处在第四阶段。而根据Standish Group的报告,美国2002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有70%的项目没有取得成功。

    面对这些报告和声音,谁多少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比如因此得到些许安慰,或者找到理由干脆撒手不干。但这更能引发一个疑问——中国的电子政务实施项目成功的比例是多少?这是个有意义、有挑战且有悬疑的想法。

    推行电子政务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关系信息化工作全局。无论是提升国家全球竞争力,还是促进政府政治体制的改革,无论为更好地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是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甚至是给中国软件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电子政务的成功率可谓是信息化中的“大盘指数”。

    电子政务的成功率虽然不高,可这个市场却在急遽增长。市场越大,就意味着失败的项目越多。导致这种结果更大程度上归结于非技术因素,有专家更是直言“三分政务、三分技术、四分协调”。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体制和管理的障碍,就注定了代价的付出,其成功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维系在其规避体制风险的成功程度。不搞大集中的“扬州模式”和集权的“南宁模式”都是“样板间”,住进去舒适与否,还是选择者自己最清楚。而在构建应用系统时,政府职能的交叉重叠更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对企业污染情况的检查,工商局、环保局和公安局都可以管,职能如何明晰,资源如何共享,如今都没有解决,这是我们已建系统效率低下的原因。”北京市区某区环保局崔先生很有感慨。

    曾有人预言2003年是中国电子政务的转折点,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新气象。在去年中国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调查中,多数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综合指数都不及格。如果把推进公共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从省级门户网站服务项目分类情况来看,还没有明显的从用户角度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意识,按照用户意向建设的只占11%,而地级市门户网站服务项目按用户对象分类的只有2%。仅从这一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建设多半是“欲速而不达”,因此提高其成功率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在没有一个统一量化的考核标准之前,电子政务成功率高低最终由人说了算,因为各家所持的考核标准大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舒瓦尔的标准是政府能否通过这些项目向公众提供服务或者给商业活动带来便利,这符合电子政务“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发展趋势。这又绕回到建立绩效考核的老问题上,其解决难度众人皆知。比如对某些电子政务项目来说,“成功”的标准需要特别加以区分。2002年初曾被OA 2001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推荐为典型应用系统的北京平谷区办公自动化软件,出身第一线,相对来说可能更吻合业务。但这类系统的成功是不是还应另设商品化标准以保证其投入与产出的平衡?而这又能否在体制上得以保证?

    近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陈小筑司长表示将把建立适应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标准化体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解决完与解决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看来,在未来不短的时间里,我们还不得不继续忍受电子政务的低成功率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