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务外网近期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要求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4-05-30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大风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各省区市政务外网管理,建设和运维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相聚在初秋的西宁,利用技术交流会议这个平台,交流政务外网建设经验,研讨技术路线,就提高政务外网的安全性和服务能力共谋良策,我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代表国家信息中心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也感谢青海省发改委领导对政务外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政务外网近期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 国家政务外网近期情况
   (一)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988号文件”以来,各级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把拓展网络覆盖面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网络建设,按照“纵向到底、按需接入”的建设目标,克服困难狠抓落实,使政务外网的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
    根据各地镇报和调查的情况统计,截至2010年8月31日,国家政务外网纵向已连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通过地方政务外网向地(市)和县延伸。地市一级的覆盖率由去年的52%上升到70%,其中黑龙江、内蒙、河南、广东、四川、新疆、云南等20个省区的地市基本实现了全覆盖,9个省正在建设:区县一级的覆盖率由去年的17%上升到44%,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西、福建、贵州、云南、海南等9个省市实现区县全覆盖,还有7个省大部分覆盖,2个省少量覆盖,11个省在建。同时,北京、上海、天津、江西、广东、福建等一些省市的政务外网已经或开始向乡一级延伸。
    横向方面,接入政务外网的各级政务部门,中央层面有70个单位,比去年增加了10个部委,省地县三级政务部门接入政务外网已达到17.900多个单位。接入政务外网的终端已经有43万多台。可以说,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在拓展政务外网网络覆盖面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然,目前取得的成绩距离988号文件要求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从中央到县,四个层面上都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短板”,遇到一些对网络覆盖面要求较高的业务应用系统,政务外网的支撑能力就略显欠缺。此外,各地政务外网建设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二)承载的部门业务应用逐渐增多
    创造和完善条件,让更多的业务应用在政务外网上部署,满足各级政务部门通过网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国家政务外网的使命所在。在这方面,中央和各地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都做了大量工作。
    中央政务部门利用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截止到目前,利用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的中央政务部门和单位已经有20多家。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安监总局每周利用政务外网召开全国视频会议,进行情况通气,已经成为常态业务;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文化共享工程部委版网站,开始为中央单位提供个性化服务;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出版行业监管和服务系统”、人口计生委的“人口宏观管理和决策信息系统”、质检总局的“金质工程”、商务部的视频会议系统等业务应用的部署和试运行正在逐步展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总工会、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局、国家测绘局、国家电监会等中央单位也正在与我们商讨如何利用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
    中央政务部门业务系统的开通,得到了各地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的大力支持。北京、天津、内蒙、黑龙江、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广西、四川、青海等省区市和新疆兵团,按要求完成了地方相应单位的全部接入;新疆、陕西、甘肃等省区虽然城域网建设还不够完善,但仍克服困难,完成或基本完成了接入任务;特别是江苏省,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确定政务外网建设单位的省份,但是江苏省信息中心克服困难,仍然完成了大部分中央政务部门要求的接入任务,实属不易。在此,代表国家信息中心向江苏省信息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感谢!
    地方政务部门利用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这方面的情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计报告制度,我们了解和掌握有限。但从我到江西和福建的调研情况来看,江西省政务外网已经承载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等多项业务应用系统,横向覆盖了200多个省直部门的业务;纵向承载了30多个省直部门的全省业务应用系统。政务外网建设起步较晚的福建省,也在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业务应用上网,目前已有三农信息服务系统、应急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文化信息共享系统、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在网上运行或正在建设和部署。上海、浙江的政务外网也都承载了相当多的业务应用。我相信,各地特别是政务外网建设较早和较好的地方,一定已承载了大量的业务应用,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后,我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信息采集,希望各地能够积极配合,及时报送。
   (三)网络保持安全平稳运行
    网络安全平稳运行是确保政务外网发挥效能的关键,也是各级政务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从整体看,过去一年里,全网运行平稳正常,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网络故障,连接32个省级节点的中央广域骨干网基本稳定,较好地支持了中央政务部门的网上业务。下面两个数据也请大家关注,我讲的是中央骨干网的情况,也希望各地对省以下网络的情况做下监测:
    一是全网平均可用率。根据中央网管中心的运行情况记录,从去年6月至今年6月,全网省级节点共出现故障12次,全网平均可用率为99.96%。故障原因中,因当地政务外网机房电力故障占到84.6%。从这个数据看,机房电力保障不稳定问题已成为影响政务外网提高网络可用率的主要障碍。政务外网作为我国覆盖面最广、连接政务部门最多的政务公用网络,全网平均可用率要争取达到99.99%,才能更好地支撑各级用户的业务应用。我把 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能够引起各单位的重视,在今后的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中注意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广域骨干网线路使用率。中央到中东部地区的线路带宽目前是155M,根据监测,峰值流量已达到70M,日常业务数据流量均为10M,还有相当的余量可供使用。中央到西部13个省区市的8M带宽线路已经非常紧张,峰值达到7.5M,日常业务数据流量均为4M。在中央两三个政务部门同时开视频会议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进行业务调度,通知一些单位暂停业务,以保证视频会议的效果和质量。西部地区的带宽问题我们正在同财政部商量,争取尽早将8M带宽链路升速为155M。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树立全网观念,抓好系统建设
    政务外网这样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网络,要想建设好、运行好、服务好,必须树立全网一盘棋的观念。要实现规划统一、关键技术路线统一、服务质量与规范统一,核心是要有组织体系的保障。近年来,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凝聚我们与各地政务外网建设与运维单位的道路。我们通过发管理办法明确上下职责与分工,通过制定规划、标准规范等确保技术路线的统一,通过召开工作会、业务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培训会等加强和地方联系。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我们会议的密度是较大的,就是想通过各类会议,多创造大家见面的机会。大家多走动,多交流,关系就会密切起来,一个紧密、高效的系统也就建立了起来。在系统建设方面我想强调两点:
    首先,据我们了解,各地方政务外网建设也同样存在建设、运维单位行政隶属关系不一致的问题。有的省一级是政府办在建设,到了地市,就是信息办在负责建设,有的省一级是信息中心在建设,到了地市,就是政府办在建设,还有部分地方,到地市一级就没有确定的建设单位了。县一级的情况也是多样化。因此,各地方也要通过发文件,要求明确政务外网的建设和运维单位,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或培训活动,加强系统间的沟通和联系,尽快将本省政务外网系统建立起来。这也是我们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网络支撑服务的队伍基础,没有这支队伍,也就没有了政务外网的服务!
    其次,对各级节点信息的掌握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前一阶段开展的节点信息填报工作取得了进展,但是非常艰难,有些单位在反复催促下,直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节点信息的更新填报。还有就是填报信息的准确性,部分地区填报的信息与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全网的节点信息不但是中央部委、国家政务外网工程办需要掌握的,是我们这个系统的家庭,一定要摸清楚。因此,我们希望各地把节点信息的填报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布置,随着本地政务外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节点信息也能及时更新。
   (二)做好安全检查,确保网络安全
    随着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的发展,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这项工作是了解掌握信息系统安全总体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信息安全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今年7月,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政务外网网络系统特点,我们引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检查的通知}(国信字【2010】48号),将开展这次安全检查工作的工作目标、检查范围和重点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均做了明确要求。据了解,有些地方尚未开展此项工作。为此,希望各地高度重视本次安全检查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将在11月份组织抽查工作。
   (三)开展规划编制,确保未来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国家政务外网未来发展的关键五年。政务外网如何能够巩固已有成绩,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研究。科学编制政务外网“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二五”時期政務外网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促进政务外网科学发展,实现政务外网远期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未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地方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要尽早启动此项工作;已启动这项工作的省市要充分集思广益,努力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在编制过程中,既要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争取有中更优;也要参考业务需求、国家政策导向,创造条件行程发展中的新亮点。这里我要着重指出,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是我们政务外网的根本,因此,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中,要把拓展网络覆盖面和提高安全性作为首要任务给予优先保障落实。
   (四)落实配套资金,做好工程建设
    中、西部地区政务外网建设国家补助资金已分两批下达。按照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和我中心联合召开的享受西部政策省市政务外网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下一阶段享受西部政策的地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本地政务外网的建设。对这些地方的工程建设,我在强调三点:一是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优先考虑省级城域网建设,优先考虑省到地(市)、县骨干网络的建设。二是注重技术路线的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是保障政务外网网络畅通的关键,特别是统一TP地址和域名规划、VPN网关、统一运维支撑系统等 希望各地要严格按照前期经过审批的建设方案组织工程建设。三是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注重项目的质量、进度的把控,做到项目建设全过程有序规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加强互联网出口监测,统一出口管理
    当前,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形式严峻,通过互联网失泄密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部门、各地方的互联网出口众多,安全防护强度参差不齐,给国外敌对势力造成可乘之机。国家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一直在研究减少各级政务部门互联网出口数量的有效办法,部分地方也已开展了试点工作。各级政务部门互联网出口的减少和统一监控,是方向,是大势所趋。国家政务外网工程办已经在研究依托政务外网减少中央部门互联网出口的办法。各地在政务外网建设中也要采用集中互联网出口的建设模式,通过统一的安全策略、防护和监控,开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工作,降低安全风险,进一步发挥政务外网的优势。
   (六)促进认证系统建设,尽快形成全网服务能力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是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信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了国家政务外网CA的服务资质,并发文同意国家信息中心依托政务外网开展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认为政务外网系统的认证业务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的认证系统离全网服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服务能力还不够,服务标准不统一,虽然已经有十几个地方建设了省级RA,但还有近一半的地方RA尚待建设,这些因素制约了政务外网全网认证业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尚未开展本省RA建设的地方,要抓住有利时机,主动与当地密码管理部门联系,早日投入建设,实现证书的属地发放。大家一起努力,尽快形成政务外网全国数字证书的服务能力,为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七)抓好运维管理,保障网络通畅
    随着政务外网业务应用的增加,政务部门对各级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各地一是要高度重视运维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要加强机房等基础环境的运行管理。各地方要在做好网络设备等的运维工作的同时,重视机房基础环境的建设,尤其是电力系统的建设,避免因电力问题造成网络中断。三是要着力建设统一运维支撑系统。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这次中央补助的机会,加快建设与中央网管实现联动的网络监控系统,使中央网管中心能够及时掌握中央各部门业务应用从中央到地方运行的情况。同时,各地也要向地县推广,促进本省统一运维支撑系统建设,尽早实现省与地、县间的网络监控系统联动。
    国家政务外网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必将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行政基础设施,它的发展,即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和中央各部委的支持,更需要我们各地领导、同志们的支持,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的竭诚奉献 。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省区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对国家政务外网工程办工作的支持,感谢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中心对本次会议付出的辛苦工作,感谢锐捷网络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