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明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步入良性循环的原因分析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介绍了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现状:共享数据的提供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信息共享领域增加,各部门主动要求信息共享,整体共享效益增加。总结了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步入良性循环的原因:政府改革推动了政务信息共享,随着政府工作由粗放管理转入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需求;信息化主管部门找准政务信息共享中数据中心、各业务部门的定位,以业务效益作为信息共享目标,选择成功率高的信息共享方向;以大型电子政务项目来带动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大型电子政务项目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项目建设加快了信息共享基础平台的建设;注重共享数据的使用效益和降低维护成本。提出了需要有关方面注意的问题:需要完善法律环境,解决政务信息共享中的保密问题;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共享中各自的分工要到位而不越位。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共享 良性循环 广州
  
  一、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步入良性循环
  
  从2006年起,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呈现积极主动发展的趋势,可概括为下述5个方面。
  ⒈共享数据的提供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广州市围绕着自然人、法人的信息共享数据提供已进入稳定化、规范化的阶段,各有关数据提供单位向数据中心的数据传送、数据中心向各应用部门的数据提供已以天为周期规范运行,数据传送大多数已采用自动处理程序嵌入到用户的业务流程中自动运行。以地税为例,自2006年9月企业新增数据实现自动交换至2007年7月16日,共向市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数据560911条,其中企业登陆数据382244条,验换数据177060条,注销数据633条,非正常户认定信息947条。
  ⒉信息共享领域增加,部门主动要求信息共享
  广州市政府成规模的信息共享开发始自“2003大社保”项目,社保信息共享的成功使信息共享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近两年新增领域有企业信息共享、流动人口管理、外籍人员管理、医保系统、空间地理系统、电子病历等。信息共享涉及的单位越来越多,数据整合日益深入,例如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加强了出租屋的管理,实现了人—出租屋—企业的数据联动,将诸多部门收集的数据包括身份、计划生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安信息等集成起来,提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共享的成功吸引着更多的政府部门主动申请加入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
  ⒊共享效益增加,新应用申请不断
  信息共享为业务工作改进提供了许多新机会,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称这种机会点为“管理点”,它是取得共享效益的切入点。业务部门利用管理点改进业务管理并取得实际的效益。例如,税务部门利用工商局新增企业信息向新企业发送税务登记催办函,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漏税率,管理点使部门很多工作由被动等待变主动催办,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息共享初期管理点多为信息部门提出,现在的大多数管理点都是由业务单位提出,管理点迅速增加已使信息开发单位忙不过来,管理点的开发已经使一些业务部门尝到了甜头,共享效益成为业务单位积极参与信息共享的重要动力。
  ⒋区级政府积极推动数据整合并取得应用成果
  信息共享的应用成果不仅表现在市级业务部门,一些区级政府通过信息共享与数据整合也取得了很可观的效益。区级政府的应用更多集中在民生方面,在黄埔、越秀两区,信息整合大大改善了社保工作,尤其是对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管理与服务。信息整合显著改善了对流动人口的医疗、社保、计生、子女教育等的综合管理。区级政府新业务多,工作效益显著,政府信息共享的积极性更高,正如黄埔区区长所言:“信息化在提高政府为民生服务的能力上大有可为”。
  ⒌各部门信息共享需求已使市信息办应接不暇
  广州市政府的信息共享业务由市信息办组织实施,多年来信息共享的应用需求一直冷清,在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信息共享成功的带动下,自2006年开始,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需求不断升温,尽管市信息办的共享业务开发效率已经很高(企业信息共享项目只用3个多月),面对不断增加的应用需求,市信息办与数据中心仍然应接不暇。
  这些迹象表明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已跨过成长的拐点,业务部门对待信息共享的态度已发生重大转变,政府信息共享正在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我国大多数城市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依旧是一个难题之时,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体验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政府改革推动广州电子政务信息共享
  
  ⒈政府改革是电子政务的原动力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府的改革,没有政府的改革就谈不上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是政府改革的产物,是中央推动政府改革的结果。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报告强调“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广州市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是政府改革的一项内容,是政府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强烈愿望推动了全市信息共享建设,只有锐意改革的政府才能推动政府信息共享的蓬勃发展。
  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拉动电子政务建设
  广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个大项目是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参与的政府部门有14家,投资达2.9亿元,被称为“大社保”工程。大社保项目带动了全市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接续的项目有流动人口管理、外籍人口管理、医保、电子病历及企业信息共享等,几乎都是与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执行力、改善政府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的项目。区级政府更是把民生项目放在首位,将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计生、流动人口管理等公众密切关注的政府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改善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工作。可以清楚地看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成为拉动广州市、区两级政府信息共享的主要力量。
  ⒊政府工作应由粗放管理转入精细化管理
  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政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粗放式管理已无法应对今天的社会要求,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将面对由粗放向精细化的转型。过去政府的管理工作只能依赖手工方式,各部门独自收集的数据很难相互核对,误差很大,更不用说对管理对象的综合管理。在近期流动人口数据汇集中,计生部门与公安部门首次数据的比对就有69万人的误差,如此大的数据偏差无法保证政府管理的有效性;互不通气的粗放管理不仅会造成管理的疏漏,而且也会造成浪费。例如在发放越冬补助时,一位困难户居然同时收到来自不同部门的22条补助棉被,其疏漏度窥一斑而知全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要对人的精准管理,尤其是对迫切需要政府关照的弱势群体更需要针对具体人的帮助。政府管理与服务摆脱粗放的模式进入精细化模式是必然趋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是实现政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措施。
  ⒋先有数据的精准才会有管理的精准
  广州市、区两级政府认识到信息共享与数据整合在提升管理执行力上的重要意义,先有数据的精准才会有管理的精准。数据共享是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税务部门对新增企业的了解是被动的,这种信息的被动必然会导致管理上的被动,从而使搜索漏税企业的工作非常困难;与工商局的信息共享则会改善税务部门对企业的了解,有利于税务部门主动采取措施,堵塞税务工作的漏洞。
  
  实现对管理对象的数据整合是提
 
        升管理与服务执行力的重要措施,全面了解管理对象情况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措施。通过对不同部门的数据整合,广州市实现了人的信息、出租屋信息、雇用流动人员的企业信息三联动,改善了对流动人口按户的了解。流动人口信息的精准化不仅有利于管理,更有利于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社保、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维护流动人口的权益。对流动人口、弱势群体信息管理的精准化提升了广州市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精神文明与社会的和谐。
  ⒌一批优秀的干部成为政府信息化的带头人
  研究广州市各单位成功的信息化案例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在每一个成功案例中都有一位优秀的领军人物成为信息化应用的灵魂。正是因为他们那种推动政府改革的热情、工作的责任心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使他们成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深入研究出租屋的管理,黄浦区区长陈小刚自己办证到出租屋体验过两天,正是这些亲力亲为的带头人塑造了广州市政府电子政务讲究实效的风格。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教育,广州市干部的政府改革意识普遍提高,一批优秀的干部出现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岗位上,推动着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快速发展。
  
  三、市信息办在推动信息共享中的重要体验
  
  广州市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是由市信息办负责规划、管理、执行与推动的。市信息办的理念与措施贯彻了市政府的改革精神,使广州市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快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市信息办的重要体验有五个方面:
  ⒈以业务效益作为信息共享目标
  ⑴不能以数据集中为目标
  在承接市政府的大社保项目之前,市信息办的前身广州市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就一直在做信息共享的推动工作,当时认为只有将各部门的数据集中到信息中心才便于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各部门向信息中心提供数据。这种数据集中的模式在执行中碰到很大的阻力:业务部门不愿意提供数据,因为在没有看到信息共享对自己的业务有什么好处之前,数据源部门是不愿意轻举妄动的。
  ⑵摆正数据中心的位置
  大社保任务使信息中心意识到摆正信息共享服务与业务应用系统关系的重要性,只有业务应用取得效益,信息共享才有价值,业务部门才能支持信息共享,业务应用才能成为数据中心作用的核心。信息中心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与业务数据两个层次,数据中心只存储基础数据并负责数据的维护管理、共享交换;业务数据则储存在业务部门的系统之中,业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可使用数据交换前置机在市级业务部门之间直接运行。数据中心与业务系统保持相对独立、松散耦合。整体方案重视业务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数据中心要为业务效益服务。
  ⑶调动业务部门与数据中心两方积极性
  与此同时,要求共享系统使用全市统一的网络交换平台,按照规定向数据中心提供基础的共享数据,执行统一的共享交换标准,这些要求保障了数据中心与交换平台工作的顺利进行。统一的数据中心与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的合理分工是广州市信息共享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摆正了业务运作系统与数据中心的位置,大力支持业务部门的工作,有力调动了业务部门和数据中心两方的积极性。这一方针受到业务部门的欢迎。
  ⒉以大型电子政务项目来带动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
  ⑴广州市的大社保项目
  广州市的大社保项目全称为“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从2003年启动至今已历时4年,是广州市第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电子政务系统。大社保项目为广州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及信息共享环境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社保项目不仅成功带动起该项目所需要信息的共享,而且培养出诸多推动信息共享的骨干,近两年发展的很多信息共享的业务领域,其骨干部门大都是大社保项目的参与单位。
  广州市的实践证明,以大型电子政务项目带动城市的信息共享有明显的优势。
  ⑵加快了信息共享基础平台的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信息交换网络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集中投资,还需要应用环境到位。基础设施的建设越集中、与业务需求结合越紧密,其效果就越好。大社保项目不仅聚集了资金,更聚集了应用需求,明确的应用需求会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向业务效益的方向发展。资金与需求同时到位是大项目的优势。
  ⑶提升各部门信息化应用创新水平
  大社保项目建设不仅迅速改善了各业务部门设备的配置,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各单位信息化应用的知识、技术水平,扩展了应用视野。共同培训及同行间的交流使一个单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迅速提高;合作部门间的相互讨论不仅会改善合作协调,而且会激发业务应用的创造力。各部门业务人员之间的直接交流最能够发掘信息共享的应用潜力。
  ⑷业务配套与同步的效益
  信息化应用效益常常是各部门配合的结果,例如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中需要将流动人口身份的管理、出租屋的管理及雇主单位的管理数据统一组织起来才能更有效果,任何一方缺位都会严重影响总效果。统一规划的大型项目在创造多部门业务配套及各种应用基础设施的同步就位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大型项目工程还有利于通过推进标准化来提高效益。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取得瞩目成果,“大社保项目”功不可没。
  ⒊责任导向的数据中心理念
  ⑴“多多益善”与“有限规模”的争论
  数据中心是政府信息共享的重要机构,究竟要存储管理哪些数据是数据中心的重大政策选择。一些人主张数据中心的数据多多益善,数据越多其作用就越大;最终市信息办采取了“有限规模”的策略,主张数据中心只应该管理重点数据,数据的存放量要与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力相适应,不应管理力不胜任的内容,也不应管理利用率过低的资料。
  ⑵多则惑,少则得
  数据中心在执行“有限规模”中曾一度失控,走了一段企图管理所有交换数据的弯路,数据量的激增使整体运作瘫痪,更无法实施数据质量监管,随意膨胀数据量使数据中心的建设比预定时间推迟18个月。这一教训让人认识到,没有质量保证的数据堆积得越多,麻烦就越大。一位国土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明确道:“你们能否对数据的质量负责?能负责的数据我就要,不能负责的数据我不要。”用户的态度表明,数据质量保证远比数据数量更重要。
  ⑶管好核心数据
  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将数据共享分为两类:一类是共享数据,包括作为查询标识的基准数据和基础数据,其共享与交换统一通过数据中心进行。共享数据由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对该数据进行比对、检查,发现问题就退回提供单位进行核实与修改,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另一类数据称为交换数据,属于业务数据,存于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可通过数据交换中心的平台进行对应交换。数据中心不参与其质量的管理,数据中心对交换数据的责任仅限于保证目录的正确性,用户使用这种数据需要与数据所有者通过协议来解决。
  对“共享数据”与“交换数据”的明确责任划分,是使数据中心能成功地发挥作用的关键措施,并确保数据中心能将精力用在共享数据的质量保证上,保障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⑷数据质量长期维护机制是信息共享的生命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不是一次性的信息共享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业务合作,信息共享的成败在于持续性。为了支持业务的长期共享,必须建立信息源头长期合作机制,使数据质量有长期保障。若没有长久的互利机制,则任何合作都会退化,退化总是从质量下降开始。使数据提供单位从信息共享中获得效益是一个关键点,业务工作效益是再生支持的动力。汇集大量数据并不意味着信息共享建设的成功,建立长久的质量维护机制才是信息共享的生命。
  
  ⒋实现应用效益使信息共享有持久生命力
  ⑴信息共享应用的“管理点”
  部门对信息共享的态度取决于信息共享能否带来业务工作效益。在广州市应用中,信息共享帮助业务部门创造了许多改进工作创造效益的机会,这种机会被称为管理点,每个管理点的利用都是业务效益的一份增添,业务效益越多业务部门越支持信息共享。
  ⑵让用户成为开发管理点的主力
  早期的管理点多由信息人员提出,随后业务人员很快掌握了发掘管理点的诀窍,由于他们更理解业务的需求与目标,于是他们很快就成为提出管理点的主力。蕴藏在业务干部中的创造力是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的,黄埔区残联的负责人利用信息系统来管理精神病人的发药和体检、检查医生的护理工作、关心残疾人的家庭救济、跟踪残疾人的教育与就业等,把残联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信息共享与数据整合成为一线的工作者提高效率的利器。
  ⑶数据整合创造效益
  基层直接面对公众的服务发现的管理点更多。政府部门管理体系是按条条来划分的,诸如公安、就业、社保、教育、计生、残联、侨务等都是按分类来管理的。但基层单位面对的则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户户具体的家庭,只有将各种渠道的数据集成为一家一户的完整数据才便于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数据整合为基层政府工作带来重大帮助,成为广州市区两级政府重视信息共享的主要原因。
  ⒌努力降低信息共享的维护成本
  ⑴用数据自动交换程序来降低数据共享维护成本
  面向政府服务、管理型业务的信息共享是一项长期的服务。共享数据的提取、传送、加工整理需要天天做,在如此频繁运行的流程中,每增加一个小小的操作都将成为日后长久的负担,繁琐的负担会使数据维护者厌倦而导致数据质量下降。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是维持共享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任务,为此市信息办采取的一项措施是:设计自动抽取数据的程序,嵌入到业务流程之中,使共享数据提取、维护自动运行,例如在企业信息共享系统中,税务部门与工商的信息提供就是通过自动化程序完成的。数据提供者的负担越轻,则共享越容易维持。
  ⑵用状态数据替代敏感数据
  对待不便提供的敏感数据,广州市的办法是用状态数据替代敏感数据。这样数据提供者不至于违规,也不影响多数共享者使用,例如在信息共享方案中税务部门就用企业纳税状况信息来替代具体纳税额,即用“欠税”、“完税”来表明企业的纳税状况。降低数据提供方的责任风险是减少数据收集障碍的重要措施。
  ⑶帮助数据提供者解决实际困难
  共享数据的收集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尤其是历史数据的收集一定要有耐心。单位不愿提供历史数据的常见原因是数据质量达不到要求。市信息办请有关单位先做好当期的数据,一点一点往前补,逐渐将数据补齐。数据中心与各业务系统的连接采用松耦合的方式,减少系统间相互干预,做不到联机传送数据时就采用脱机报送的方式。关注数据提供方的实际困难,并努力给予帮助的态度,增加了政府各业务部门对市信息办与数据中心的尊重与配合。
  
  四、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几个特点
  
  ⒈采用原型迭代法建设数据中心
  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是采用原型迭代法建设的,即首先建立数据中心的最小功能集和最小数据集,在不断完善和扩充中做到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大社保项目”提出的这种做法已被证实是有效的。组织政府的信息共享普遍都缺乏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型法是一条减少风险的途径。
  ⒉按照业务领域推动政府的信息共享
  广州市的信息共享不是按照统一规划的蓝图自顶向下统一推进,而是按照特定的业务领域一个业务圈一个业务圈地推进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最初是围绕着社保业务而展开,其后向企业信息共享、流动人口管理等逐个领域推动。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容易看到效益,避免了无目标、无效益的信息共享。每一个业务领域的参与者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便于数据整合,发挥数据集成效益。业务圈模式便于部门合作、相互启发,有利于发现管理点进而取得应用效益。尽早取得应用效益是信息共享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⒊信息共享应用集中在政府管理业务的改进上
  广州市信息共享,将其着眼点放在政府公共管理业务的改进上,关注政府业务执行能力的提高,是面向执行操作的信息共享系统。市政府的这种应用选择缘于实现政府精细化管理的迫切需求,在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历史时期,提升政府的执行力成为非常急切的需求。广州市的信息共享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建设的,明确的应用目标是信息共享容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⒋对自然人、法人的数据整合是信息共享建设的中心内容
  广州市信息共享的主题是围绕着自然人与法人的数据整合,在地理系统数据建设上做的工作还未进入主流。信息共享的主要成效也是集中在自然人的信息管理与数据整合上,包括由此派生的应用专题,如按户的信息整合及与人密切相关的出租屋的管理等。加强对自然人与法人的数据整合是当前广州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最急需的工作。
  ⒌采用集中管理权的办法组织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
  广州市在推动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中采用了权力集中的做法,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化的规划、重大项目的管理与执行、信息化经费的管理及结果的验收。这种管理权高度集中是许多城市的信息办做不到的。从早期的信息中心到现在的市信息办,这支队伍一直非常稳定,这种稳定有利于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及干部的成长。多年来市信息办领导保持的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作风使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果。市信息办在市领导及各政府部门中建立的威信、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稳定的骨干队伍,对推动广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优秀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成功的系统性原因分析
  
  ⒈选择了成功率高的信息共享方向
  广州市政府将信息共享的方向集中在政府业务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高上,而不是放在宏观决策能力的提升上,这是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信息共享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为主要方向的信息共享是内容不确定的信息共享,其理论方法、信息内容、实现效益的途径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依赖于确定性的环境,因而面向决策的系统不容易成功。
  面向具体管理与服务业务的信息共享是确定数据的贡献,共享内容是有关管理对象的确定数据,数据边界清晰,范围清晰,应用方法也清晰;获益的办法是明确的,每一个管理点的应用就是取得效益的途径。这样的信息共享是一种规范透明的信息流程,适合信息系统运作,因而容易成功。
  广州市选择以政府管理与服务能力提高作为切入点,与市政府实际工作碰到的实际需求有关,也就是说,考虑的问题越靠近基层,那么它们就越实际。市政府一贯讲求实际的作风引导其做出合理的方向选择。
  ⒉以主题业务需求来组织信息共享
  广州市信息共享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以主题业务需求来组织信息共享。广州不是先建共享平台再组织业务,而是先确定业务中心,围绕着业务目标来组织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按照一个一个共享业务圈的模式来推进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第一,涉及的部门较少,共享数据的指标不多,共享目标容易明确,便于集中资源(领导关注、资金、软件开发力量等)完成任务,保证进度。
  第二,选择共享主题的同时就已经考虑了效益因素,没有明确效益的共享不会作为主题;主题选择也是条件选择,成功条件好的信息共享能做得更快。
  第三,合作范围小,便于协调,业务部门间的协调比信息系统开发还困难,协调好的业务软件开发很快,先建系统后去协调极难成功。
  
  按照业务主体组织信息共享不仅有利于避免无效益的信息共享,实现有效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快取得效益的速度。对于信息共享而言,速度问题并不是一个好一点差一点的问题,而是决定信息系统成败的生死问题。外界对信息共享的支持是有时限的,如果不能很快取得效益,不能及时形成良性循环,将不可能再生外部支持,已有进展会因没有后续支持而丧失。因此,唯有能快速取得业务效益的系统才有可能生存。
  ⒊有利于广州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其他原因
  ⑴中央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信息共享给予有力帮助的一项措施是公务员的工资统发制度,这项政策有力地阻止了公务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寻租经营的行为,为信息共享的发展扫除了重大障碍。《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都对地方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⑵广州市雄厚的经济实力
  广州市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经济规模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市政府财政力量强,不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信息化建设,更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社会公共服务之中;巨大的公共服务业务规模带来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了政府的信息共享围绕管理对象的数据整合。
  ⑶信息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
  广州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顺利与该市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有关:广州市一直是全国人均PC拥有率、上网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政府应用计算机经验丰富、普及率高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积累及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使广州市在开发应用上的成本较低且见效更快,良好的信息基础环境有利于信息化项目有更好的投入产出效益。
  
  六、需要提请有关方面注意的问题
  
  ⒈关于信息共享的法律环境问题
  面向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共享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法律问题。政府信息共享有时会涉及个人的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目前国内对隐私权与商业秘密的保护还没有明确的法规,也没有相关的保护性措施;政府对自然人和企业的信息共享尚无明确的法律可依。法律的欠缺会影响信息共享机制的长期稳定。在行业管理中,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保护个人隐私及企业商业秘密的相关责任,但经过信息共享会造成责任不清,这成为阻碍信息共享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共享保密责任制度及相关的法规。
  ⑴制定政府信息共享系统保密条例
  保密内容应以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为主,防止政府机构滥用信息共享侵害公众私密权。对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应建立内部、秘密、机密、绝密等保护私密的级别,对共享系统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以前政府系统保密只限于国家机密和政府机密,在政府信息逐步公开化的形势下,保密工作特别要注重保护公众私密,对共享信息的使用要建立保密责任制,要对涉及私密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要设立泄密责任追究制度,泄露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同样要追究法律责任。只有建立严格的私密保护法律环境,自然人及法人的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地开展。
  ⑵行业管理对管辖的涉及个人隐私、商密的信息按指标设定保密级别
  个人信息、企业信息中不同数据项的保密级别可以不同,如税务部门信息中的企业纳税额的保密级别应该较高。为不同数据项设定不同密级有利于集中精力保护秘密的内容,在兼顾应用效果与保密成本的情况下,共享系统会尽量选用低密级的信息共享内容,以实现信息共享效益成本的合理化。
  ⑶设立信息共享系统的保密级别
  这种密级主要涉及公众私密保护与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应规定涉及私密的信息共享系统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经过对保密措施、系统安全的审查后获得相应的保密级别,才可使用有关行业部门提供的涉及私密的数据。信息共享系统的保密级别的认定可由原政府保密机构承担,其保密的重点是公众的私密,重视保护公众的私密是政府保密机构工作理念的重大发展,做好私密的审批和检查能使信息共享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政府信息共享才能顺畅发展。
  ⒉关于政府信息共享的安排与分工建议
  ⑴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以更多的精力关注信息共享的机制建设
  影响全国信息共享的首要问题是法制环境,政府信息共享需要有法可依。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将个人隐私权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作为法制建设的重点,在正式法规形成之前可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并进行试点。
  国家层面对信息资源的管理重点首先是政府信息开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协调行业管理部门对含有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内容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级别的认定,制定政府信息共享应用规则,使地方政府能够按照保密的要求使用有私密的数据。
  国家的保密机构在制定国家机密的保密政策时要制定政府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与商业秘密的保密政策,便于各级政府部门能够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国家可组织共享管理机制的试点,促进政府信息共享顺利发展。
  ⑵省级政府在信息共享中的地位与作用
  省级政府开展信息共享的主要工作应是落实国家的基本政策,推动本地区城市的信息共享建设发展。
  政府信息共享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政府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这种信息共享与业务管理职能密切相关,信息共享的建设应与政府职权紧密结合:管理权在省,共享应在省里做;管理权下放到市,信息共享系统宜由市建设。宏观信息的整合应由国家和省级部门做比较适合。
  ⑶城市是推动管理与服务信息共享的主力
  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多授权到城市一级进行实施。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使之成为信息共享需求最迫切也是最容易奏效的地方。市级政府不仅信息共享需求迫切,而且资金准备、管理协作都比较方便,这些条件使市级政府成为政府信息共享工作的主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是信息共享的主要目的。
  ⑷在经济发达城市的区级政府开展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信息共享
  广州市的黄浦、越秀两区对信息共享及数据整合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区级信息共享的重点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因此信息共享确实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区级信息化的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实力的差别很大,电子政务建设应因地制宜。区以下的机构如街道,通常缺乏信息技术力量,因此它们不宜建立数据共享系统,而使用区政府建立的数据共享系统更为合理。
  ⒊慎重对待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商业合同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有大量的外包业务要交由企业做,要严肃对待政府与企业间的商业合同。对此类合同一旦处理不好,则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通常政府的项目是采用招标确定合作单位,招标竞争的结果已使企业没有多少利润,一些政府部门又时常在项目执行中增加开发商的工作量而不增加项目经费,甚至拖欠开发商的工程款及占用流动资金,从而使企业的合法利益受损。这样做对软件产业发展不利,对电子政务的长期发展也不利。政府应当遵守市场规则,关注企业利益才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软件企业的成长。
  电子政务外包的另一个问题是合同没有认真考虑连带后果,用政府市场交换供应商来免费开发系统并向基层政府收费。虽然业务主管部门节省投资而获得了免费开发的系统,但是允许企业借用行政权力向基层摊派过高的应用程序费会对基层利益带来伤害。企业免费为政府开发系统并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是允许的,但是这种合作要有整体的合理性而不是本部门的合理性,要认真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基层的利益、社会用户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主管部门的利益。只有多方利益关系合理,才能取得多赢,这是政府在签订与企业长期合作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者简介:
  胡小明,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信息应用科学的研究,著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撰写相关论文几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