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一以贯之的前沿思想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与思想者同行

  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都有各种思想的火花绽放;每一段艰难积淀的历史,也都有奔放的思潮涌动。思想者,那些对当前社会身体力行地思考、反思并实践的人,引领和塑造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卓越成就、改革开始进入核心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各种复杂矛盾、谋求长足发展,都需要思想者的智慧:需要他们深入现实又不放弃终极正义,善于答惑而不浮于空谈,勇往直前而又睿智周旋。与思想者同行,是《第一财经日报》的价值取向,更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发自内心的呼唤。

  文/乔治

  这是一个喧嚣甚至浮躁的年代。

  迅速转型的经济体,正在释放前所未有的能量,科学研究和严肃思想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尤其之于“显学”如经济学。因此,若有一位思想者20余年如一日、一以贯之地保持了冷静思考,人们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令人尊敬;倘若不仅冷静,且在思想和现实的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了最前沿的锐利、先锋以及独立思考,人们会肯定地告诉你,这几乎绝无仅有。

  当我们为这期“思想者”启动采访时,电话那边告知《第一财经日报》,吴老师正星夜准备次日启程赴四川等地系列调研,回京之日当是月底。“田野”和第一线的调查,这恰构成了“前沿思想者”一个关键注脚。

  和掀起“股市大论战”的2001年相比,吴敬琏的这一年似乎稍清静一些。让我们来梳理以下几个公众事件和吴敬琏的2005 年。

  3月24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揭晓,薛暮桥、马洪、刘国光、吴敬琏四位经济学家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在当日的获奖感言中,吴敬琏特意提及经济学家的专业精神与平民意识——“我所理解的平民意识,就是经常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尽力为多数人谋利益;而专业精神除了专业知识、能力责任心之外,也包含特定的信念和道德。”

  时至今日,这四位大师中有人辞世,而吴敬琏,以看起来羸弱的身躯,活跃在变革、转型的实践和思想第一线,屡屡提出让不少刚在风头的年轻学者相形见绌的锐利思想:譬如,中国应选择节约资源、注重效率而非资本、靠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化工业之路可以绕过;又如目前中国政府职能还有不少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政府职能越位(各级政府还拥有过多的对企业微观决策进行干预和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权力)、缺位(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政府没有办,或者办得不够得力)和错位所在多有等等。

  2005年,另两件事情让他置身于舆论的漩涡之中。其一是关于股权分置改革,吴敬琏在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提出,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未必公正,补偿给谁和如何补偿其实也几乎无解。其二则是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中,吴敬琏质疑450亿元外汇储备注资中建两行的程序,认为应至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并作出相应解释。

  面对吴敬琏的思想,一些人热烈支持,一些人激烈反对。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公众的一个判断是一致的——在近日沸沸扬扬的讨论中,《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在大陆主流经济学家中,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仅有吴敬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