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新桥 本报通讯员 韩红芝 褚潭辉
“实施抓捕!”
随着视频监控民警下达抓捕指令,湖北省荆门市民主街各出口通道全部被“光点”封锁,而每一个“光点”代表着一位民警或巡逻队员。
这些光点出现在5月11日晚荆州市公安局视频巡逻系统的三维电子地图上。最终,涉嫌扒窃的刘某被四面合围的民警、巡逻队员逮个正着。
“以前很难达到这个效果。”荆门中心城区龙泉派出所教导员黄津剑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以前的步巡、人巡全靠卖力气,巡逻力量无法有效整合,遇到紧急情况也不能快速反应形成有力“拳头”。
“民警路没少走,汗没少流,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破案率和现场抓获率没有起色。”黄津剑说,“吃力不讨好,群众有埋怨,警察有遗憾啊!”
为此,荆门市公安局用“信息化”革新警务,让有限资源发挥最佳作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荆门市公安局在辖区广泛安装视频监控探头,给警车装上GPS定位系统,巡防队员们也“鸟枪换炮”——GPS终端接收器、手持电台成为标准配置。
在荆门中心城区龙泉、泉口派出所,辖区三维立体电子地图、视频监控分布图和GPS电子地图能够精确到各条大街小巷。在电子大屏幕上记者看到,巡逻车辆和人员的车号、电台号、手机号以及所处方位等巡防资源一目了然。
黄津剑介绍说,遇有治安紧急情况,值班人员根据监控显示和GPS定位,统一调度,使辖区各守点之间构织成一条条无形的巡防段,一张张动态的巡防网。
“如果说以往的步巡、车巡、视频巡像一块块各自为战的碎石,那么信息化元素就好比凝固剂和水泥,将散沙、碎石有机地凝聚在一起,步巡守点、车巡护线、视频控面、联动联防,从而发生质的变化,构筑成如混凝土般坚牢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荆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田昌兵不无自豪地说。
统计数字显示,近两个月来,荆门市公安局在中心城区通过“三巡”相继抓获15名扒手,有效遏制了街头侵财违法犯罪。本报荆门(湖北)5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