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信息化
来源:天津视窗 更新时间:2012-04-14

浙江省瓯海区着手组织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截止目前,瓯海已经根据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主系统衍生建立了系列智能客户端、干部任免审批系统、干部信息网络查询系统等应用系统。


  2006年10月以来,浙江省瓯海区着手组织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掌握了组织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工作方法,并发挥出了较好成效。

  “星型”式管理,把好入口,以数据录改准确性为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提供基本保证。信息维护的准确性是干部信息化管理的最基本依据,瓯海采用“星型”式管理,以干部信息库为中心服务器,以中心辐射各个支点,以各个支点的职责落实确保中心服务器数据准确性。从建库开始,按照“职能科室为主,其他科室为辅”的信息维护原则,定制了干部任免、干部监督、干部教育信息维护集成等系列智能客户端,客户端分别由相应科室维护,有效避免了干部信息的重复或疏漏。目前,干部信息系统主库共包含了50多个不同性质的信息群,群数据基本涵盖了干部工作管理使用的内容。各职能科室在录入数据前,严格对照原始数据或经验证过数据进行录入,如干部科在录入干部简历方面信息时,对照干部档案等原始资料开展数据收集,尽量避免“源头”错误。相关科室的信息维护进入中心数据库,都需要通过系统自带“数据校核”功能,由系统高级管理员对各客户端维护的信息进行最终确认。通过5年来的实践,瓯海干部系统数据库已录入干部 人,其中市管以上干部 人,区管干部 人,另外协管及其他干部 人,其中区管以上干部实现100%覆盖。

  “总线”式管理,灵活设计,以满足不同需求为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提供“用武之地”。信息应用的灵活性是干部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干部工作程序繁杂,又要尽量避免错误发生,而各类表格、名册的格式往往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在以往的工作中,组工干部时常面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之间的矛盾,建立干部数据库后,就能根据工作需要很方便的设计制作各类表格或名册,或设定各种组合条件进行查询和统计,并做到所有的信息统一从数据库这一“源头”实时读取,既确保了干部数据的连续性,又有效避免了临时收集信息所产生的低级错误发生。比如,围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在干部信息系统中定制了《干部任免审批表》、《区委委员民主推荐提名表》、各类《征求意见表》、《区委常委会表决票》等表格和名册,如遇需要,可在几分钟内快速生成指定人员的所有表格。通过完善干部信息系统的自主设计定制和生成功能,大大扩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环线”式管理,细分权限,以扩大共享范围为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发挥最大作用。信息使用的广泛性是干部信息系统的价值体现。在智能客户端设计上,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权限。细化子系统划分,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开设了“部机关人员”、“中层干部”等不同子系统,给予相应的子系统修改权。在网络查询权限设置上,按照“非禁即给”的原则,尽量放宽查看和应用权限,建立内部组工网,实时更新干部数据库和文件库,使得部机关各科室都能准确快速地查询到工作所需的最新干部信息,为加深对基层干部的了解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信息共享程度的最大化。截止目前,瓯海已经根据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主系统衍生建立了系列智能客户端、干部任免审批系统、干部信息网络查询系统等应用系统。

  “多重”式管理,完善机制,以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在管理方面,建立多重负责制,由于工作需要,从事干部工作的人员难免流动,而干部信息库的使用又需要积累一定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此,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责任科室双岗制和一般科室专人负责制。责任科室主要是从事干部人事管理的直接科室,由于负责一定的日常维护,科室确保2人以上熟练掌握有关操作,即使发生岗位变化,也始终确保1人以上具有熟练掌握操作的技能,同时也能为日常信息输入的准确性把好第一道关。一般科室是指组织部门内部其他科室,每科室指定1人掌握必要的查询、统计等操作知识,为实现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提供广泛基础支持。同时,将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在专门的服务器上,只在部机关局域网中运行,实现了物理隔离;定时做好系统检查备份工作,系统数据每天备份1次。(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