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开放的技术架构下,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很容易达到百万亿次、千万亿次甚至万万亿次的计算能力,但将计算能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用户创造应用价值才是高性能计算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浪潮集团高性能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刘军认为,高性能计算系统峰值性能是衡量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水平的标志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如何提升应用能力和水平,如何将计算资源更合理高效转化为科研力生产力,才是衡量国家高性能计算水平的根本尺度所在。 “国家形象我们当然要做,浪潮就参与了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天河
此次用户大会,来自各领域的高性能计算应用专家分享了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开发、使用管理的经验和体会。
刘军介绍到,浪潮为服务好用户应用创新专门成立了HPC厂商中唯一的一支应用软件开发团队,近年来在石油、生命、CFD、制造、气象、金融风险分析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开发和优化工作,也赢得了用户对浪潮HPC应用实力和能力的赞赏。刘军还展示了浪潮围绕行业应用需求而进行的多项产品技术创新,包括国产32路大内存cc-NUMA高端服务器、8路胖节点、PB级海量存储系统、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基于国产处理器的全国产服务器等。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员
国内计算流体力学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来自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
清华大学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武生高工则结合清华大学对高性能计算环境的个性化需求,分析高性能计算系统维护中面临的多方面挑战,通过介绍清华CoS集群管理理论、Workspace、3D-Geo等工具和管理手段,为众多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维护人员提供了有效地方法和思路。
吉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副主任张宗升结合吉大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过程,介绍吉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从中心建设、集群管理、用户管理、科研成果、科研合作等方面,与大家分享经历和经验。
拥有十余年HPC运维经验、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在GPU CUDA高性能计算方面卓有建树的
在谈到浪潮为何开风气之先河——举办国内第一次大型的HPC用户大会,刘军说,“我们的用户,尤其是高性能计算系统的构建者、应用开发者、系统维护者需要一个近距离的平台来了解高性能计算主流的应用和前沿的技术,需要同行间的切磋,这是我们办这个大会的初衷。当然,这个大会上,很多具体的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会提出很多的应用、管理需求,而这些需求恰恰是驱动高性能计算不断创新和前进的动力。围绕应用去进行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的创新,是浪潮高性能计算可以不断超越的根本原因,浪潮无论在传统的高校领域还是新兴的生命科学领域HPC市场占有率均第一就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