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把这个表格填一下,民警会负责办理暂住证和相关手续,您回家等电话就行了。”目前,塘沽康居园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为近十名外来务工的“新市民”解决了登记办证、子女入学等问题。
享受“贵宾服务”
老家山东的秦来动在开发区一家企业做电工。提起社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腼腆的他打开了话匣子:“当初给孩子办入学时可愁坏我了,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办,只好找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没想到,他们不仅帮我办好了暂住证,又从劳动保障部门开了就业证,只需要我在单位开一份收入证明,就能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
截至目前,塘沽登记流动人口已近40万,预计未来3至5年将达100万。为及时掌握这些“新市民”的信息,公安塘沽分局将公安网、互联网接入社区,建成了本市首个信息化的流动人口三级管理平台,遍布全区13个街镇88个社区(村),流动人口不出社区(村)就能解决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法律援助等一系列问题。
建成“农民工社区”
9月13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赶到北塘派出所。由于片内有建筑工地22个,农民工3万余人,已经超过了北塘原有居民,分局便参照社区管理模式,初步建成了“农民工社区”。为提高社区规范性,派出所在社区建立警务室,每月通报北塘地区治安形势,与治保会共同分析存在的治安隐患,提出改进对策。目前公安塘沽分局已将“农民工社区”推广到全辖区的大型在建工地,全区可控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2.5%以上。
成立工地“治安灭火器”
于家堡是外来人员密集区域,由于人员居住集中,且来自不同单位、地区,时常出现矛盾纠纷。公安塘沽分局中心商务区派出所积极与项目投资方协调商议,成立了“建设者之家协调服务管理委员会”,派出所作为第三方协调解决区域内治安管控、矛盾纠纷等问题。截至目前,这一地区未出现一起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记者邹雪 通讯员赵永明 张易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