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政务大厅只“挂号”不“看病”?
110个事项只有4个能实现即来即办;太原将进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
政务大厅110个办理事项,但能实现即来即办的却只有4项,更多的只能在窗口受理之后,限时到相关机关处室办理。9月20日,太原市召开效能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汇报会,寻找影响审批速度的症结所在,改变政务大厅只“挂号”不“看病”的现实。
【现状】
110项办理事项仅4项可即来即办
9月20日上午,太原市政务大厅。2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被分割成多个格段,前来办理各种事项的人络绎不绝。
通过精简,目前,太原市公布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有168项,涉及44个部门。在现场,记者了解到,168项审批事项中,在政务大厅可办理的有110项,涉及31个部门;在房产等专业大厅可办理的有13项;部门自行办理的有45项。“在政务大厅,可以实现即来即办的审批事项只有4项,其余的都是限时办结。”政务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纳入政务大厅的110项审批事项中,仅30项授权在大厅窗口办理,这仅占进厅事项的27.2%,其余80项办理事项需转回原部门办理。大多数审批事项在政务大厅只“挂号”,不“看病”。该负责人分析,目前的政务大厅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的作用,各部门各自为政,环节分散,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审批流程。
【成果】
流程再造要与电子政务同步施行
面对目前全市审批事项整体较慢的现实,今年以来,太原市委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对全市的审批流程进行了再造。20日举行的汇报会上,通过和天津、西安、北京等城市的审批流程对比,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为太原市“量身打造”了适合太原市的审批流程再造。
汇报过程中,流程再造相关起草人表示,行政审批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应该包含三部分:前期咨询、中期办理、后期监管。各地政府部门通常会把精力放在中期审批业务办理上,从而忽略了前期咨询和后期监管。该起草人表示,前期咨询服务不到位,即便是一次性告知部门觉得自己说明白了,但申请人通常会有误解,不是缺材料就是搞错了材料,反复跑多次,很多人排半天队就是为了咨询如何补齐一个小材料,意见大。反复递交材料也占用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办理时间,效率低。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为申请人和办事民众提供完善的咨询服务,让他们来大厅一次就能明白,或不来大厅通过网络查询、电话查询,也能把需要准备的材料搞清楚。
为此,新的流程再造对前期咨询服务进行了特别设置,包括现场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三个途径。在项目审批中期办理环节中,起草人认为,可以尝试建设某些业务的网上审批平台,提高网络预审能力,拓展网上审批办结业务。同时,各部门应充分利用政务大厅的集中协调功能,建立申请人材料集中共享机制,不让申请人重复填写相关表格。
与此同时,在即将运行的审批流程再造过程中,将特别尝试建立监察和问责制度,通过审批事项过程同步可视化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问责谁,均可一目了然。汇报会上,太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审批流程再造要与电子政务同步施行。 本报记者 要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