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根本出路在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刘家义审计长一语道破了审计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潍坊市审计局牢固树立“科技强审”的理念,不断加快“金审工程”的建设步伐,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年以来,审计(调查)项目的完成数量是去年同期的1.32倍,审计促进增收节支金额是去年同期的3.67倍,核减工程造价是去年同期的11.28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该局荣获了“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强化领导 目标引领科学发展
为确保“信息化审计局”建设在规范、有序的轨道内快速、健康发展,该局本着“先搭台,再唱戏”的原则,将“信息化审计局”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去年机构改革中,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专门设置了计算机审计管理科,统筹负责全市计算机审计的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研究开发等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思路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该局局长宫智指出:我们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大胆运用。该局先后组织全市审计机关负责人到青岛、江苏等工作先进地区去取经,适时召开“全市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推进会”,邀请江苏省的专家举办“计算机审计应用专家报告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形成了今后三年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全市审计机关科学发展夯实了基础。
抓住根本 普及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并举培养
人才是“信息化审计局”建设的根本。没有计算机审计的人,哪来计算机审计的果?该局将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抓好普及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两支队伍建设。坚持人才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培养相结合,强力推进“人才强审”的战略实施。
以培养普及型人才为目标,连续两年举办了AO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班,全市187人参加了培训,通过率均为100%,提前两年达到了审计署规定的80%审计业务人员取得资格认证的目标。
以培养专家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争取审计署和省审计厅支持,独立举办两期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班,进行全封闭式培训,全市已有46人通过审计署考试,占一线审计人员的17%,基本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并有能力深入开展计算机审计,为全市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大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深化实践 以实干精神带动审计工作上水平
“信息化审计局”建设的核心在于一个“用”字。毕竟磨刀只是手段,砍柴才是目的。经过三年多的推广应用,该局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明显提升,全市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审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审计能力和应用水平集体迈上新台阶。
目前,已建成严格物理隔离的审计系统专网,实现与至省审计厅、下至县区局的互联互通。2010年以来,全面应用OA系统办公软件平台,审计项目在网上编制、审计公文在网上流转、审计现场数据包在网上传送,做到审计业务与行政事务管理融通为一体。已有846件行政和业务公文在OA系统网上流转,74个项目实现了AO和OA交互管理。
审计实施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大幅提高,80%以上审计项目运用AO软件开展了审计,对所有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项目均实施了计算机审计。“AO系统应用实例”和入选计算机审计方法库的质量和获奖数量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上报的“AO系统应用实例”27篇在审计署获奖,36篇在省审计厅获奖,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二位;首次征集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也达到了45篇,14篇入选审计署专家库,20篇入选省审计厅专家库,获得全省计算机信息化考核单项满分。
在注重应用的同时,该局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结合计算机审计实践研发的“AO-工程预结算辅助审计软件”,有效解决了工程软件与AO审计软件不兼容的问题。今年,该局又选取了两个县级审计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试点,开始涉足被审计单位系统安全问题,逐步探索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主辅相承的计算机审计工作运行模式。
健全机制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信息化审计局”建设之“效”,该局注重立足实际,及时总结经验,着眼谋划长远发展,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将“信息化审计局”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潍坊市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出台的《关于建设高层次审计人才队伍的意见》,把特定深入方向的计算机审计专家型高端人才作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在对县级审计机关和市局科室的年度综合考核中,该局提高了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的分值比重;对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实行了计算机审计“一票否决”制;在“审计工作创新奖”评选中,设立了计算机审计创新单项奖;开展了“AO应用实例评选”、“计算机审计方法”等评比活动,使得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形成了创先争优、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百尺高台,始于垒土。潍坊市审计局在“信息化审计局”建设中立足当前,瞄准未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必将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中不断前进。(卢雯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