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宏
北京市委常委会日前讨论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提出将“建立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会议通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廉洁从政重要保证。”会议提出了“网上监控”思路,“将建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管理平台,结合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权力网上运行,通过确定的系统程序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控制”。(11月25日 新京报)
笔者认为,“权力网上运行”是对领导干部素质的检验,是对打造阳光政府的检验,是对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检验,也是对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的检验。
“权力网上运行”是对领导干部素质的检验。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权力阳光运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构建廉政风险科技防控体系,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权力网上运行”是对打造阳光政府的检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5月31日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当前,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违法违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积极推进权力网上运行,构建权力运行综合监控网络平台,无疑为打造阳光政府构筑了廉政风险“防火墙”。
“权力网上运行”是对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检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使权力网上运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控制,是提高廉政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根本方向。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从权力的公开、配置、规范、监督入手,各行业、各领域逐步将电子监察、风险预警等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风险防控,搭建廉政风险科技防线,防范权力暗箱操作,使廉政风险完全可防可控。
“权力网上运行”是对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的检验。制度完不完善,监督有不有力,最终要体现在系统程序的各个流程之中。廉政风险来自于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过程,权力网上运行,这些风险依然存在,从建立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到在现实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增强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制度为体,科技添翼,共同作用,才能为秉公用权、为民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阳光用权,提供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手段,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规范权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