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社会管理模式
来源:求是 更新时间:2012-04-14

——社会管理创新基层调研行之三
 记者 王传志   

    新郑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万,其中常住人口63万,是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启动一年来,新郑市以推行“十个所有”惠民政策为根本,以深化“十类人群”服务管理为重点,以搭建“一办十中心”服务平台为保障,积极探索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社会管理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最近,本刊记者在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见证社会管理创新”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中,深入新郑市老年人服务中心、领秀城社区、新华路小学、市公安局、110服务中心、和庄镇幼儿园、和庄镇敬老院等地,对社会管理创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以推行“十个所有”惠民政策为根本,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让城乡广大群众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新郑市把“十个所有惠民生”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倾斜财力物力,完善责任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十个所有”即: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的免费教育;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实现创业就业、社保统筹;所有60岁以上老人都能老有所养;所有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济、应保尽保;所有城乡居民吃水安全、食品卫生;所有城乡居民住房宽敞、安居乐业;所有居民享受城乡新型医保、大病救助;所有村通上柏油路和公交车;所有井灌区农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农民致富;所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专管队伍、社会和睦。在推进实施中,新郑市坚持“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均衡性。如,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城乡学校基本无差别,办学水平基本无差异,家长学生基本不择校。在推行免费职业教育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增加投入3000多万元,免除了普通高中学生的扩招费、学杂费、住宿费,不仅使17800多名孩子享受到了免费的高中段教育,而且使未成年人能够多留校园、不过早进入社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新郑市先后获得全国少儿版画之乡、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等称号。

  二是突出基础性。在基本实现安全饮水、柏油路和城乡公交“村村通”的同时,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制订全民创业30条《意见》,鼓励引导“公职人员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创家业”,扶持“好想你”枣业和河南雏鹰农牧等本地企业成功上市,带动上万人充分就业;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岗位的“双免工程”,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购买公益性岗位,带动企业安置3万多名富余劳动力,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称号。

  三是突出保障性。如,在养老保障上,全面推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的政策,建设老年人服务中心、光荣院,在保证1627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前提下,探索乡镇敬老院增设老年公寓模式、新型社区兴建老年幸福院,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全面推行城乡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共有34万人参保,7.4万名60岁以上老人全部享受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四是突出普惠性。在普遍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惠及弱势群体,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及时将10490户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对153名孤儿每人每月发放600元养育金,努力实现全面覆盖、应保尽保。

  五是突出公益性。如,在农村公益事业管理上,市财政每年出资1000多万元,招聘以“护村庄、护井渠、护道路、护林木、护电力和护土地”为主要职责的“六护员”1000多人,建立了“综治办总协调、乡镇有管护站、村级有六护员”的综合管护体系。目前,“十个所有惠民生”中涉及教育、养老、安全饮水、交通等4项已基本实现,其余6项正在扎实推进中。

  二、以深化“十类人群”服务管理为重点,增强群众的满意指数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对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新郑市坚持分类指导,深化对“十类人群”的服务管理,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十类人群”即:流动人口、“两劳”人员、残疾人及精神病人、虚拟网络人群、学前儿童、青少年及在校学生、老年人、复转退军人、“两新”组织人员、农村及社区群众。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实行从“户籍管理”到“行迹管理”,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校管人”模式,建立了覆盖辖区所有人员的动态管理体系,全市暂住流动人口17万人,登记率达98%以上。在“两劳”人员服务管理方面,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刑满释解人员进行安置救助,对440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促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在残疾人及精神病人服务管理方面,完善对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就业培训、推荐就业等各项服务,对重症精神病人实行政府监管和家庭监管并重,防止此类人员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在学前儿童服务管理方面,兴建留守儿童之家,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今年年底前,市财政全额投入的公办幼儿园将覆盖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青少年及在校学生服务管理方面,在16所高校建立了联络办公室和大学生服务中心,积极回应师生诉求,从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为在校学生搞好服务,营造了和谐校园氛围。在复转退军人服务管理方面,做好复转退军人的接收安置工作,鼓励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对城乡退役士兵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在“两新”组织人员服务管理方面,依靠基层党组织、行业管理组织、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支持“两新”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农村及社区群众服务管理方面,坚持“新农村建设到哪里、社会管理就推进到哪里,新型社区建设到哪里、社会化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与物业公司“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服务管理模式,全市30个社区均成立为民服务站,使社区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阵地、社区服务站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港湾。

  三、以搭建“一办十中心”服务平台为保障,增强群众的安全指数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新郑市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编制不突破、机构不增加的前提下,整合职能相近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一办十中心”建设。“一办十中心”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市“110”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两新”组织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虚拟网络管理中心、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

  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协调机制。成立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或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主任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二是拓展“110”联动服务机制。针对公安局“110”接受的案件信息80%左右都是非警务信息的情况,依托市“110”指挥中心,整合与民生相关的市长热线、水电路气暖等部门资源,拓展成立“110”服务中心,实现“警务110”向“民生110”转变。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接警、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畅通民生服务渠道,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联动、便民安民。截止目前,共接受群众求助信息15800多条,回访满意率达到98%。

  三是探索虚拟与现实社会同步管理机制。成立各单位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构,建立70人的专职网管队伍,把网民当暂住人口来管,把“论坛版主”当业主来管,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和快速反应机制,努力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同步管理。

  四是强化矛盾纠纷联调稳控机制。依托市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落实每月15日领导干部下访、党政干部每日定点接访和群众家访等制度,设立特殊疑难信访问题救助专项基金,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100人的专职应急服务、600多人的城乡(社区)巡防、1000多人的民调等队伍,确保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拉得出、调得动、稳得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新郑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并举,既注重“做大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3.8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30.5%。各项指标均实现时间与任务同步。新郑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

  二是必须抓好民生为本这个源头。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等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好社会管理各种源头性、基础性问题,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上。新郑市城乡收入比例为1.24:1,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三是必须贯穿服务为先这条主线。坚持用工作方式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牢牢把握“分类指导、重心下移”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使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郑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四是必须把握党政主导这个关键。新郑市立足党政主导来加强社会管理,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确立了“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的战略定位,把社会管理创新放在大局中来谋划、战略中找定位、项目中抓推进,细化量化3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使社会管理创新呈现出统筹研究、高效决策、协调一致、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是必须体现群众满意这个目的。新郑市把群众意愿与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创新服务群众载体,为全市所有村(社区)选派支部第一书记,深入开展“关爱民生?真情十送”巡回服务活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一致好评。通过综合试点工作的扎实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主动深入群众、倾听民意的多了,待在机关、浮在面上的少了;自觉上门服务、回访群众的多了,坐等服务、挑刺服务的少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破解难题的多了,怕群众找麻烦不想管、怕工作责任大不愿管、不敢管的少了。更为可喜的是,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少了、埋怨指责少了、矛盾纠纷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了、社会各个阶层更和谐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