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数字鸿沟”需要自主创新——访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经济日报 2005年11月23日报道: 如何使日新月异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真正惠及我国广大农村?日前,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除了政府的努力,我们更需要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作用。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专家,马颂德对我国信息化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表示担忧。他告诉记者,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极不平衡,数字鸿沟非常明显,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根据2002年的统计,以全国平均数为100,东部、中部、西部互联网普及率之比为197:45:32;网络用户中只有1%是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员。今天这种信息差距仍然十分悬殊,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6.4部左右,城市则为每百人35.9部,是农村的2.2倍。信息技术对经济、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文化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数字鸿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后几代人的贫富差别,使我们为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化为乌有。

    要缩小数字鸿沟,解决中国农村的信息化问题,我们能够依靠跨国公司吗?马颂德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不能生产某些信息产品时,其售价在中国比在外国还要贵,而一旦中国企业研制出相似产品后,又大幅降价,打压中国企业,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垄断市场,把中国的企业挤出去。事实上,信息产品的价格壁垒和部分技术与产品的垄断性,正是造成数字鸿沟日益加大的深层次原因。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或者说少数几个跨国公司,以强大的经济和人才优势,控制着信息和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着制定标准和规范的实际权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正濒临被“边缘化”的威胁。尽管信息技术的产品价格在不断下降,但是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去购买,造成经济上不堪重负。因此,发展中国家要解决自己的信息化问题,使信息产品能真正为改善贫穷地区的经济、教育和医疗状况服务,还是要扶持我们自己的产业,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出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市场的价格合适的高技术产品。

    在缩小数字鸿沟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产业能否真正有所作为呢?马颂德指出,对每一个自主创新的企业来说,面临的机遇都是巨大的,但挑战也是相同的。我国有8亿农民,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需求,实现企业和民众的“双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一个产业被别人垄断时,新兴的企业要想做起来,即使真有很大的创新,困难也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产业必须发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坚持下去就能胜利。

    机遇不容错过,挑战我们也必须应对。马颂德认为,在发展民族信息产业,缩小数字鸿沟方面,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宏观规划,从产业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到缩小数字鸿沟的行动中来。他说,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组织了消除数字鸿沟西部行动,这不完全是去扶贫,也是引导我们自己的企业去抓住一个巨大的机遇。

    但他同时指出,企业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的扶植上,因为政府不可能命令每个老百姓必须使用什么产品。那么我们的自主创新企业究竟靠什么去赢得农村这个巨大的市场?马颂德认为,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对自主创新规律的把握。他说,创新企业可以首先占领垄断企业没有注意到的小的市场,再逐步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时,企业之间应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政府适当介入其中,也是一条国际通行的经验。

    马颂德欣慰地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通信产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已经具备了支撑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力,一些企业已开始结成产业联盟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去年8月,北京信威、大唐电信、普天凌云、联想等11家国内电信制造企业,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接入系统SCDMA为核心,成立了SCDMA产业联盟,形成产业群合力,推动农村信息化。这一做法为我国的电信制造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今后我们要切实消除数字鸿沟,需要更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