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社区信息化经验交流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城市和社区信息化

  东城区作为首都北京的核心城区,辖区有10个街道、12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62万,面积25.38平方公里。我区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应用作为管理城市和服务居民的有效手段,使信息化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纽带。目前,我区已实现了区、街道(委办局)、社区居委会三级系统互联互通,开创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将其扩展到社区卫生、社区救助、青少年教育等民生领域,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应用取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的区、街道、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

  社区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和北京市“信息惠民”的整体战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为民服务,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向导、以应用促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原则,2007年我区将社区信息化作为东城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在景山街道和朝阳门街道内务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数据采集与应用,以街道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以政务平台为核心的数据共享,以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的技术支撑,构建一体化的区、街道、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对社区事务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力争实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工作管理上的创新,为创造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一)建立和完善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由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信息办牵头,会同各街道信息化领导成员、社区信息化工作者,组建了社区信息化领导机构,使全区上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体系。

  (二)组织研究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体系和相关制度。组织召开了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区民政局、街道办主管领导、工作人员参加的多种形式的调研会、研讨会,常务副区长参加会议,并邀请国信办、民政部领导和专家共同研讨街道社区信息化工作。在全区信息化工作大会上明确了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对全区社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方向和项目作出安排。组织制定了《推进东城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东城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东城区社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北京市东城区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办法》,统一规划部署并有序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126个社区联网工程。实现区-街道-社区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统一管理,统一互联网出口,为社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完成街道内部局域网建设。区信息办负责统筹规划、各街道负责实施,建设街道内部各科室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统一网络出口,与区、社区互联互通。三是完成计算机终端设备的配置。各街道负责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终端设备,以满足街道、社区网上办公和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需要。

  (四)2007年底,在全区统筹规划下,完成了统一的社区网络建设,并于2008年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街道(社区)信息系统。目前,在系统中存储了近50万社区居民信息,初步实现了街道、社区办公、居民诉求办理、基层数据采集和96156呼叫热线的有效整合。该系统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系统实现了街道、社区业务和服务的大整合。该系统选取了一个街道和一个社区作为试点,梳理了3级、8大类、22项共60种的基层工作(诉求)目录,以及3类129项的社区工作数据目录,深入探究了街道、社区的共性业务和个性业务,实现了街道、社区之间业务通、服务通,为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二是系统实现了基层单位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的结合,一方面基层组织通过数据的筛选和规范化处理,深入了解了驻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系统支持以居民的诉求为出发点,实现了各级服务部门的联动,在被动服务中体现主动地服务水平。

  三是系统通过基层数据采集功能,将分散在基层的人口、单位、健康、房屋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纳,与区各职能部门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各职能部门和基层数据共享与交换。一方面解决了基层基础数据采集手段落后的问题,减少社区重复工作,变“一次采集,一次使用”为“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数据利用率,使采集上来的数据充分回馈给基层单位,做到“取之于基层,用之于基层”。

  该系统的建设,也为我区在信息化服务居民、服务公众方面探索迈出了一步,目前该系统用户达到2790人,街道社区系统共收发文件4万余件,刊物信息1667件。下一步我区将依托该系统继续拓展群众诉求渠道,建成跨社区、跨街道的诉求受理体系,在网上实现群众诉求的受理、转办、承办、反馈的全流程管理和服务诉求办理情况的全流程监督,让居民能够坐在家中,打个电话或者登录网络就可以提出诉求,实现了居民诉求有人听、有人接、有人管、有人问,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问有所答,需有所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和社区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推动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整合资源,开创了网格化、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自2004年10月22日运行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强化政府工作将监督与管理分离,建立了“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整合多种信息技术,建设了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形成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控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具体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在城市管理中首次提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把管理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创建了国内现代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最基本单元网格划分标准。二是在城市管理中首次提出城市部件管理法,将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城市地面可利用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等物化的管理对象实现数字化管理,使城市的管理内容实现了定量、定性和定位。三是自主研发了以手机为原型,基于无线网络,用于城市管理监督员现场信息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机合一”的移动信息实时采集方式。四是首创了在城市管理中,将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剥离,形成了指挥和监督分离的“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

  自2004年至今,新模式使得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且在奥运期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奥运赛事期间立案案卷5591件,结案5436件,结案率达到97.23%。目前,我区城市问题案件平均每年处理量是过去的6.7倍。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由过去的一周提高到现在的6.5小时;平均每月处置问题3300件,处理问题数是过去的6倍。由于加强了精细化管理,使城市部件丢失和损害的比例由开始的40%下降到现在的8%。

  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初步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而新模式将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城市管理过程,也使得信息化建设“落地”,从而推动了全区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

  三、以人为本,协同推进了一批面向社区基层和重点民生领域的应用服务系统

  (一)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搭建的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扁平化结构的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008年累计在系统中建档8335份、新激活健康卡7144张、就诊329590例、持卡就诊263020例、优惠金额289684.71元。

  (二)数字化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多部门社会救助业务的综合性信息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民政局、卫生局等26个部门面相公众的75项社会救助项目。实现了救助实施层面与制度层面的整合,使各救助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开展救助工作。

  (三)“蓝天工程”。该工程信息化手段支撑青少年课外教育的一项综合性工程,该工程借助网格化理念构建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网上数据库,搭建了东城区课外活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让中小学生在充分学习课外知识的同时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还青少年一片蓝天。

  (四)“平安东城”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是多部门公共安全综合监管业务的信息化支撑系统。2008年6月30日上线运行,全面支撑安监局、消防支队等9家单位、10个街道及600多个企业用户的公共安全检查的通知下发、反馈以及为被监管单位提供通知接收和自查等服务,并通过网格化图层共享平台为全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信息化与政府体制创新和政策、机制保障不可分割

  东城区信息化建设的十余年来,每一步的迈进都与政府体制的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应用都离不开政策、机制的保障,社区卫生项目中政府的主导和创新、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体系与医院医疗体系分开、对药品进行招标采购等手段有效促成了项目的最终落实,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的推进也得益于一体化救助制度的调整,这些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信息化与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融合作用。一方面信息化要实现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落地”,就必须依托于体制创新和机制支撑;另一方面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与融合,用信息化新的理念和技术,提升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总筹规划,协同推进

  东城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不再局限于某一家单位或某一项业务的需求范畴,而是不断地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的基调上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统筹规划和协同工作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全区的力量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此我区建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东城区电子政务建设框架》,致力于构建一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信息化统筹机制。也正是这种努力,让信息化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各单位、各领域普遍呼应,实现了协同推进。

  (三)坚持信息化为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导向推进信息化

  在开展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信息化需求非常广泛而复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社区居委会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社区工作向行政化倾斜,社区工作重复交叉,工作梳理难、量化难、考核难使社区工作一方面疲于应付各项任务,一方面又得不到居民的认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引入而逐步解决和完善。因此,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根本出发点要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服务”为中心,需求应用为导向,“帮忙不帮乱”,形成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有步骤地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城市管理和社区信息化的开展是全区乃至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整体中一部分,因此,我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关注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结合全区统一规划,在推进了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深入研究了如何将最鲜活、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最紧密的数据实现规范采集和共享。并将这些经过分析和提炼后辅助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和管理,构建更具实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