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如何让九城获利九千万?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国内IT界能刮起的风潮已经不多了,能从2002年延续到2003年甚至今后几年的更不多,电子政务算得上是一个。它不像手机业,有牌照的门槛卡着,于是,便成了人人可得而“啃”之的肉骨头。一个月前举办的电子政务大会,几百家IT企业齐齐向这个领域进发,其中不乏国内著名的联想、神州数码以及东软等公司的身影。“黄沙吹尽始见金”,许多著名的公司忽然发现,这场刚刚开锣的大战中,自己似乎从起步时就落后了,对手是那些曾经几乎没有听说过的公司。活跃在外贸贸易管理电子政务领域的“九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恐怕就 
是那些力图切入“金质工程”的企业撼不动的力量。九城是如何在电子政务领域挣到9000万的呢?

  选择对电子政务需求强烈的领域

  1992年成立的九城科技是以分销业务起家的,曾经得过“HP国内杰出代理”和“DELL中国区销售第一名”的称号。九城“上岸”较早,1995年就开始转入进出口行业电子商务和“贸易管理电子政务”的产品开发领域,时至今日,九城已经牢牢地把持着这个领域的绝大部分客户,其从2001年至2002年6月实现9047万元人民币收入。

  九城之所以有这份让人眼热的收入,关键是占据了一个非常好的领域。在电子政务中还是有肉多和肉少之分的。九城科技CEO王双告诉记者:“我们选择那些企业和政府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领域,也就是购买力最强的行业。”而外贸通关监管恰巧就是这样的领域。王双分析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贸业务必然增多。尤其是中国即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政府+企业’组成的集团之间的较量,就好像是两个‘超级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样,政府贸易监管机构的服务职能的优劣就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在外贸领域推动B2G(B为Business缩写,G为Government缩写)的贸易管理是企业和政府都乐于接受的事,因此,我们九城也会获益,这是真正的三赢。”从1997年以来,九城参与推动了“金关工程”和“金质工程”范畴的多个重大项目。

  在国家质检系统领域,九城基本形成了垄断的优势。据王双介绍,九城协助国家质检总局构建了“中国检验检疫电子业务服务平台”。截至2002年9月,全国有495个口岸监管机构,每天向近3万家进出口企业提供电子化的政府服务,约占全国进出口业务量的65%,现在每月至少有100万批次的进出口业务跑在九城的系统上。王双告诉记者:“这近3万家企业客户都是行业里的‘塔尖’。”

  九城推动的国家质检总局的“三电工程”已经使一些企业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据厦门台资企业灿坤公司副总经理林总明测算,进行电子申报后,灿坤每月可节省直接报检成本近4万元人民币。王双认为,九城推动的海关“物流监管”项目一样是企业可以直接获利的,他分析说:“联合国贸易组织对国际间贸易交易成本的权威统计是贸易额的7%。在物流方面则在20%左右,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约占35%,其中大部分是文件签署和交换等。2002年度,中国的进出口额约为6200万亿美元,如果通过电子政务手段使进出口交易成本降低1%的话,那么中国的企业就能增加5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效益。

  是B2G,不是其他

  “电子政务炒过头了!因为采购项目的主持人是政府,所以才出了个电子政务的行业,G2G、G2C、G2B的概念让人眼花缭乱。”王双对记者说,“我们认为,在对外贸易领域应该是B2G,而不是其他!”

  电子政务一定会促进政务职能的转换,政府不仅仅是监管机构,其存在的最终价值必然是服务职能。王双根据7年的电子政务经验强调说,九城的电子政务是“一站式”的B2G贸易管理,并提出了“用户导向、联盟导向、‘零投资’导向和价值导向”四个理念,这些都是九城7年来悟出的道理。王双说:“一站式就是你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完整的,如同你到一个超市去买东西,服务虽好,但总是缺点东西,顾客还得到其他的店里去找,这就不够方便了。”此外,政府推行电子政务容易变成“G2B”,也就是说,政府愿意推什么就推什么服务内容,结果很有可能企业因为政府建的系统不合需求而弃之不用,“B2G”则倡导企业向政府“索取”。九城站在企业这边说服政府应该提供哪些功能,面对政府,九城则是联盟者,是顾问,是替政府了解企业需求的伙伴,不是客户关系,不是为了从政府的口袋里掏钱,所以,九城倡导“零投资”的项目。一旦企业对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感兴趣,自然愿意为这些服务“买单”。由此,政府推行的电子政务价值也就显现出来了。

  “九城要推动政府和企业的互动,而且找那种需求大的行业和地方。”王双说,“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是要求整个链条都要效率高的。就拿通关来说,慢是经常的事,但企业没办法要求政府快,因为你没向政府付钱,你和他的效率之间没有合约。所以,对于很多企业的计划就乱了,企业单方面强调‘零库存’是没用的。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吸引投资时发现,很多企业都是看投资环境,通关效率是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政府在主动提高效率。九城瞄准的就是这些地方。”

  9047万人民币从何而来?

  2001年至2002年6月,九城实现9047万元人民币收入,软件占95%,近8600万元。据王双介绍,九城的最大收入来源是软件费和服务费。以实现“三电”的客户端软件来说,每个客户购买的费用约4000元人民币到6000元人民币不等,每年有1500元的维护费。这对于那些需要异地通关的企业来说,费用节省的比例就极其可观了。

  九城的业务朝着两个方向扩展。横向,目前每个月都在增加200至300家企业客户。纵向,则是把更多的业务,比如有关质检、海关、物流、资金流等业务打包集成到原有的平台上去。目前,九城就在试图把报关系统以及一些保险系统集成进来,方便客户。客户不必重新购买产品,只要加模块就可以了。2003年的重点业务就是提供海关相关服务。

  九城原本是深埋在冰山下悄悄挣钱的企业,王双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浮出水面,是因为在洽谈生意时发现“名声挺管用”,“九城要从一个专业品牌演化成公众品牌,要想在多个电子政务领域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就必须打造品牌。而且,我们想吸纳更多的人才,必须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实力和公司的成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