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网络撑起问政一片天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8-22

  滨州8月22日电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群众是中共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互联网,就是总书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早在是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亲自在强国论坛与网友亲切对话,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但是这次对话传递出的标本意义却非同寻常。而从2009年起,每年全国“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常会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开启了网络问政的良好开端。温总理网络问政产生了自上而下的凝聚力,问政于民,问出了民主决策,问出了虚心纳谏的胸怀。
 
2010年,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在线访谈”活动,拉开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序幕。
 
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直面公众诉求,政府官员与网民进行零距离互动
 
“目前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今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邹平县应对危机推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多年来对邹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基于对目前经济形势和邹平实际的分析判断,我们确定全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谈话的双方素昧平生。问话的是一位网名叫做“随风”的网友,虽然“云深不知处”,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赤子之情却已溢于言表。作答的,是邹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邹继刚,面对摄像机镜头开诚布公,侃侃而谈。在寻常的“三维”世界里,他们交集的机会也许微乎其微,遑论共同探讨一个全国百强县如何应对危机推进发展的思路。然而借助网络,他们得以穿越时空局限,突破身份差异,坦诚面对,各抒己见。
 
8月10日下午3点30分,邹继刚做客“中国滨州”政府网站联合人民网直播的“‘科学发展 追赶超越’滨州10位县(区)长在线访谈”,就“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这一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视频交流。围绕各自关切的话题,网友们踊跃发言,建言献策:“邹平县提出2012年要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推进?”“让百姓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是每届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邹平县2012年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哪些主要举措?”“邹平提出未来五年率先建成文化强县,请问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下一步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工作,在滨州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这项工作,对全市创建服务型政府、促进政民互动,乃至推进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日前,滨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2012年下半年在线访谈工作的通知》,掀起了滨州网络问政的又一轮高潮。根据《通知》,从7月份开始,“中国滨州”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滨州视窗”开展两大主题的网络访谈活动,分别是“科学发展追赶超越”县(区)长在线访谈和“提速提效惠民生、网络问政促发展”市直部门在线访谈。在以往文字直播的基础上,县(区)长访谈以视频的形式现场直播。在邹继刚之前,滨城区区长焦本强已经在7月25日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突出权威性和公益性,以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题,直面公众的质询,现场解答老百姓的疑问,滨州的网络问政工作正一步步走向深入。
 
2010年,滨州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在线访谈”活动,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在线访谈不是滨州的独创,但可以肯定的是,滨州是省内网络问政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城市。因为它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自觉行动。”作为我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市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肖平模对网络问政这一民主建设的新现象有着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正是因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网络问政的超前认识,2010年的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决定,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在省内率先开展领导在线访谈活动。”肖平模说,“这种超前认识,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重视政务公开与网络问政;重视公众网络化时代的参政意识与民主诉求。应该说,计算机网络已经把民主执政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下大力气开展‘在线访谈’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网络问政,充分表达了在新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建设阳光政府,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诚意。”
 
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引发了人类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的全面变革,也对我们的民主政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推动政治生活全面进入了网络政治时代。可以说,网络为民主执政提供了一个公众参与的高效互动平台,一方面,随着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加强,网络成为公民赢得话语权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得以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
 
“基于这种认识,自2010年开展‘在线访谈’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网络问政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建设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推行民主议政、网络监督的重要渠道,高度重视。”肖平模说,“市委书记邓向阳对网络访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网络问政,在城市是一个创举,很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网络工作十分重要,对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不断摸索经验,重在发挥作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多次强调,要把网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政民沟通的新渠道,让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以此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不仅要求把网络访谈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而且带头与网友在线交流。连续两年,张市长在市‘两会’期间就《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重大民生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在省‘两会’、省党代会期间,他还两次做客齐鲁网,就滨州发展与全省网友交流,深得广大网友拥护和支持。”
 
网络问政重在“问”,贵在“办”。参与访谈的市长、县长、局长们上线认真了解民意,下线致力于解决问题
 
从最初48位政府部门行政“一把手”走进“在线访谈”回答网友提问的社会热点问题,到2011年下半年每月特邀2位副市长做客“中国滨州”网上访谈大厅,围绕各自分管的工作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从围绕百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公共服务专题访谈与网友对话交流,到2012年下半年就“科学发展 追赶超越”邀请10位县(区)长在线视频访谈,滨州的网络问政稳扎稳打,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借助网络,实现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公共权力透明运行,实现了政民交流面对面、拉近了干群距离,网络问政构架起了政府和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从2010年12月15日,滨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福友做客首期在线访谈节目至今,滨州市已成功组织在线访谈92场。无论是市长、副市长,还是各市直部门“一把手”,各位访谈嘉宾都把网络问政视为听民声、解民忧、聚民智的良好机遇,把在线访谈作为政策梳理、规范管理、改进工作的自觉行动。上线前,他们精心准备,全面梳理所负责的工作,仔细核实网友预提交问题;上线时,他们热情互动,真诚与网友对话,耐心答复各类问题;下线后,他们认真汇总网友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网友反映的问题。“为了给网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有些政府部门‘一把手’甚至把部门各科室的负责人全都带到访谈现场,确保每一个回复都最准确。”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参与在线访谈的工作人员说。
 
有人说,在线访谈不仅仅是部门展示工作成就的舞台,更是接受群众监督检阅的大考。借助这一平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得以更好地落实,问政于民、汇聚民智得以更好地实现。劳动就业、孩子上学、环境污染、物价上涨、交通出行……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困惑市民的种种疑问得以澄清,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切感不断增加。
 
网络问政重在“问”,贵在“办”。访谈嘉宾上线了解民意,下线解决问题。张光峰市长与网友交流时,针对网友反映集中的城市公交发展滞后问题,他当场表示,半年内改变面貌。在深入调研之后,他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实施“公交便民工程”,完善城市公交体系。两年间,政府投入巨资,购置了200辆高档环保新能源公交车,完成了市区10条主要线路车辆的全面更新,同时新建成40组智能候车亭、电子站牌等,新增公交线路5条,延伸调整12条。目前,我市市区已拥有公交线路30条,公交车辆708辆,日运送旅客6万人次。网友刘洪泉是一位军转干部,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安置,李福友网谈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连线安置办和民政局,协调解决刘洪泉的安置问题。去年时任市交通运输局原局长王立勇在线网谈时,有10多位网友提出客运市场问题,要求尽快采取行动。下线后,王立勇随即召开会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黑车”“黑班”“黑线”活动,打击拒载、宰客、甩客等不文明行为。到6月底,交通部门共出动整顿执法人员1032次,查扣黑车24辆,清理黑车79部,查处违法营运车辆21部,劝退、查扣三轮车358部,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网友赵宝山是一名离岗职工,两年前遭遇交通事故,小腿粉碎性骨折,至今已做过3次手术,花掉医药费6万元,本人也丧失了劳动能力。同时,妻子是下岗职工,儿子上高中,家境困难。市民政局局长张俊礼在线网谈时,赵宝山提出了救助请求。张俊礼第二天就专门安排人员去了解情况,很快按照每人每月480元的标准,给他们发放了低保补助。赵宝山网上发帖感叹:困难网上问,低保送到家!
 
一场“在线访谈”在线网民从最初的几百人到现在的数千人,滨州网民踊跃参政,理性建言
 
网络问政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它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表达思想的平台,让百姓感觉与政府、官员的距离不再遥远;网络问政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它充分发挥民众的智力优势,提高着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网络问政是建立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式,它有效减少民众痛苦和官民摩擦,增加着决策执行中的民众配合;网络问政是建设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措施,它推动权力在公众监督下运行,不断提升着政府的公信力。正因为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自觉行动,“中国滨州”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才成为省内最好。正因为务求实效赢得公信,在线访谈才吸引广大网友踊跃参与。
 
“在线访谈”是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网民有了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的机会,网民和政府之间由此真正做到了零距离的交流。从最初的几百人,到后来的数千人,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的热情不断提高,有的网友一场访谈能提交十几个问题。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48位政府部门行政“一把手”在线访谈期间,参与人数达到50753人。而2011年1月20日“两会”期间,张光峰市长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吸引20000多名网友同时在线,导致网络一度严重受阻。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张光峰市长与网友就“黄河三角洲开发”、“市区集中供暖”、“新立河、张肖堂干渠改造”、“十二五规划”、“市区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等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对网友在提问中质疑学校借读费、择校费等问题,张市长也当场给予了解释。经统计,这次访谈网友提出的各类问题高达136个。每位访谈嘉宾都能做到有问有答,有问必答,让网络对话受到群众追捧,几乎每场访谈都延长时间,市卫生局、计生委、服务业发展局等部门领导网谈时间达两个半小时之久。
 
广大网友踊跃参政,理性建言,在城管、治安、环保、教育、卫生、公交、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对改善政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一位网名叫“知了”的网友,参与了46场访谈,提问各类问题300多条,其涉及面之广、针对性之强、议政水平之高,得到所有嘉宾的赞赏。甚至有嘉宾私下里向肖平模求证:“这个‘知了’是不是你们安排的‘托儿’呀?”
 
网友们提交的问题之多,讨论的话题之广,建言的水平之高给肖平模留下深刻印象。他做过一份统计,在互动话题中,建议类问题达到32%,咨询类问题58%,而投诉与求助类问题不足10%。“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许多访谈嘉宾也表示,原本以为问题会以投诉求助为主,没想到网友们更多的是对政府工作的关注,对滨州发展的期待。”
 
网络,为我们的民主政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推动政治生活全面进入了网络政治时代。网络问政,把民主执政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也让公众的民主意识走向成熟。
 
活动精心组织,效果督查督办,不走过场、务求实效成为滨州网络问政的鲜明特点
 
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特点的网络问政,为滨州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发展环境提升年”、政务公开等增添了实质性内容,在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引起较好反响。《山东宣传》、《大众日报》分别刊发了该市的经验,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组、省监察厅领导视察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据肖平模介绍,相较于其他地方,滨州市网络问政工作呈现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访谈嘉宾层次高,市领导亲临亲为。活动开展以来,参与网络访谈的部门“一把手”达70多人次。不仅各部门负责人、县(区)长亲自参加网络在线访谈,而且张光峰市长多次强调网络问政的重要性,带头与网友在线交流,各位副市长都围绕各自分管的工作,通过网络访谈听取民意,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其次是网谈技术水平高,访谈形式灵活多样。市政府专门建设了高标准网络访谈大厅,购置了专用网络直播设备,自主开发了网谈软件,实现了现场视频、文字、图片直播等多项功能,视频访谈、访谈评论、满意度投票等功能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三是网友满意度高,务求访谈实效。各参与部门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访谈嘉宾真诚问政,善解民意。统计显示,去年48位“一把手”共回答各类问题1770条,平均答复率为98%,网友满意率为90%以上,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察部门、媒体工作者组成的特约监督团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一言以蔽之,不走过场,务求实效,可以看做滨州网络问政的最大特点。为了确保网络问政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明确分工、加强监督考核。访谈活动由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负责整个网络问政工作的牵头协调、统筹推进,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网络问政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评估考核,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网络问政工作重大事项的督查督办,市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工作。市政府把网络问政工作作为全市电子政务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对在线访谈网友的提问,咨询类问题要在3个工作日内,建议、投诉、求助类问题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受时间所限不能现场或尽快答复的,要做到跟踪办理。为强化网络问政的社会监督,开展在线访谈期间,网友可以公开点评,并进行满意度投票。此外在线访谈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特约监督员,对访谈部门与网民的沟通交流、解疑答惑情况,全程参与监督评估。
 
肖平模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的作用,每一期的在线访谈都有一个严谨的策划准备,重点抓住网民关注的民生话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话题选择、次序安排上,他们力争做到“六个突出”:突出市长、副市长、县(区)长等市县领导,突出财税、城市管理、治安、环保、安全等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部门,突出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食品安全等政府重点工作,突出水、电、暖、通讯、公交、卫生等公共服务,突出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等重要话题,突出冬季供暖、夏季升学等季节性话题。每一期访谈之前,在线访谈栏目都提前7天发布访谈预告,引导更多网民予以关注,访谈后,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媒体对访谈内容做相关报道,提高了公众关注度。从方案策划到具体实施,从考核评议到督查督办,周密的组织措施与技术保障,确保在线访谈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刘金平 周昆 马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