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据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宁波、上海、山东等地方电子口岸已有207个项目上线运行,入网企业达到23万家,我国电子口岸已初步建成一个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统一信息平台。

    电子口岸是在打击走私、骗汇、骗税斗争中,在推动大通关建设的进程中,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建设、逐步建立起来的。从1998年开始探索,2002年开始建立各地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7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建设电子口岸是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是提高口岸“大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电子口岸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部门协作配合,提高政府效率。电子口岸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公共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信息系统,通过“电子底账+联网核查”,来提高执法部门和进出口管理部门整体的行政效能。只有部门之间精诚合作,才能发展。

    二是必须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当前,许多部门都在搞信息化,政府、企业也在做,如果各干各的,实现不了互联互通,不仅有重复建设问题,而且浪费资源、封闭信息。电子口岸从一开始就坚持利用公共资源,依托国家电信公网资源,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投入,又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用户可以通过专线、宽带、拨号等多种方式接入。在建设过程中,电子口岸坚持“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打破了信息孤岛,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电子口岸身份认证、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中国电子口岸与地方电子口岸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确保了电子口岸用户能够享受“一卡通”、“一站式”服务。

    三是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网上申报、网上支付等项目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进出口企业,同时“电子底账+联网核查”的联网新模式,增强了口岸相关管理部门的联合执法能力。电子口岸的实践证明,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电子口岸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它的这一小步,正是我国联合共建电子政务工程的一大步。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