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医卫机构信息化建设启动
来源:国脉物联网 更新时间:2012-08-23

   记者30日从天津滨海新区卫生局获悉,目前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并确定了第五中心医院和泰达医院等8所医疗机构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进行软件、硬件改造升级。


  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共包括区域联网架构建设、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内部信息化升级改造两个方面。在区域联网架构建设方面,新区将依托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建立区卫生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全区的医疗健康信息,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依托滨海新区政务专网,连接区域内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实现区域内数据中心、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之间的数据高速链路全覆盖。


  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新区确定了第五中心医院和泰达医院等8所医疗机构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并对8所医疗机构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健全和完善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前置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库、操作系统等。


  信息化建设分4期进行


  据了解,滨海卫生信息化建设分为4期建设。到明年6月前,实现试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诊疗记录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影像检查信息共享、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


  明年底,实现部分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之间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计划生育服务等数据的共享,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4年6月,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基本实现全区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到2014年12月,信息系统将建成较科学的区域医疗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机构之间的数据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