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政审批自我革命
来源:新快报 更新时间:2012-08-24

广东行政审批自我革命 放权市场放权社会
 
  放权市场放权社会放权基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记者 刘正旭 刘操 黄琼 段可 罗仕 通讯员韩雪峰

  如果说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广东科学发展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那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指向政府自身的一场“硬仗”,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可以说是其中最艰难的一部分。

  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坚决取消行政审批,加大力度简政放权;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坚决转移给社会组织,并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凡是下级政府能够履行的职能事项坚决下放给下级政府,充分发挥基层就近管理、服务的作用,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常务副省长肖志恒描述此次改革

  再造体制竞争力,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对广东来说,要再造体制的竞争力,这就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把握得好,我们就能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顺利步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行列;把握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停滞和倒退,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有可能断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汪洋书记强调,当前制约经济社会的长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广东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30多年前,广东先行先试,从计划经济的母体中杀出一条血路,通过体制改革,完善服务管理,由此催生的规则公平、机会均等,使无数“孔雀东南飞”,来到广东这片土地实现人生的“梦想”。

  汪洋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推动发展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有力措施,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撑,而且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利益结构调整不容易,“自我否定”不容易,探索新路不容易。这次改革是刀刀都在割肉。“厅长说可以放,到了副厅长那就说不能放,到了处长那一层说绝对不能放,到了办事人员那,就说打死也不能放。”在去年11月底的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汪洋书记的一席话经媒体报道后一度引起社会关注。

  一项数据显示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最近半年来,为了拟定《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清理形成《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省编办共召开相关会议200多场,征求意见专题座谈会20余场,与部门协商900多次。

  不仅要建成“小政府”,还要建服务能力更强的政府

  据了解,在这场改革中,广东把2009年后新增的审批事项及日常管理中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全部纳入清理范围,共对1120个事项展开全面清理。“对这些改革事项,省长朱小丹亲自一一审核,各位副省长多次召集各部门开会协调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逐一予以落实。有的审批事项是今年刚设立的,这次清理又把它取消了。有的部门形容这简直是翻箱倒柜,竹筒倒豆子,几乎没留下任何改革死角。”省编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7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了修订有关法规的决定,涉及地方性法规的第二批事项目录正在按程序报批,将于近期公布实施。第三批事项目录也将于国务院批复广东省先行先试事项后公布实施。

  而根据《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广东要按照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总体目标,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率先探索构建具有强大动力、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行政体制机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此,省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丁力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高远。不仅要建成“小政府”,以“自我革命”还权社会,还要建立一个“强政府”,即一个为人民服务能力更强的政府。并在“大社会”建设中,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合作,凝聚共识,限制政府越界,搞好公共服务。同时,能实行法治,保证秩序,规避风险,维护公平,是一个“好社会”。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两点,就会产生有竞争力的政府、有竞争力的社会、有竞争力的企业。”丁力表示,这就等于再造了广东的体制竞争力。

  推进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任务

  据了解,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4年、2009年进行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和调整了2300余项审批项目。尽管如此,各方要求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的呼声仍然不断。

  一位专家曾经打了个比方,政府审批改革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很多政府审批便来自于政府的各种红头文件。

  这次改革潮过之后,各种审批会不会又以各种借口“卷土重来”?据透露,省长朱小丹已强调要不辱使命,实行最严格的审批“准入”制,对审批实施目录化管理,向社会公开保留审批事项目录,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下一步,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决定的精神,狠抓改革事项落实,加强督促检查,扎实开展改革评估,不断完善改革措施;要全面推进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任务;要创新审批流程和方式,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立电子办事大厅,推行网上审批;要切实加强监管,推动政府部门工作重心向制定规则和强化监管转移,管理方式由重审批、轻监管转为宽准入、严监管;要加快完善行政审批实时监察体系和相关制度;要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要加快完善财政购买服务制度。

  据了解,省委、省政府前不久公布的《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提出,要定期清理现行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外,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坚决纠正与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相违背,以及涉及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定化的行为。并要求严格责任追究,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责任。

  省编办相关负责人:

  “这次改革是开门改革”

  “过去搞改革,从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组织实施到检查验收,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完成,‘一条龙’,基本上都只是在党政机关内部进行。评判改革的标准,往往也是以材料为依据。以会议落实会议、报告落实报告的情况也不鲜见。”省编办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该负责人说,这次改革是开门改革,实行民主决策,提高改革的民主化程度。汪洋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决策制定出台,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汇聚民智。要面向群众敞开大门搞改革。

  为此,省委、省政府迅速成立省转变政府职能决策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仅有具有丰富改革经验的“专家型”部门领导,而且还包括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肖滨、省政协委员孟浩、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等敢于直言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广东改革方案的制定中,反复征求市县和省直各部门意见,甚至还把改革方案放到网上去,公开征集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改革完成之后,将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人士参与考核的评估,邀请媒体去追踪报道,不断扩大社会公众对改革的参与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