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之上海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城市信息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新动力。上海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必须首先成为现代化的信息中心。早在1994年,上海就提出建设“信息港”。1996年上海正式部署建设上海信息港,力求用10至15年时间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2000年,上海又把优先发展城市信息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把城市信息化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步骤,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产业全面升级的发展道路。

    最近上海提出了将在“十五”期间完成城市信息化的八项主要任务,这八项任务主要内容是:

    一、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腾飞。“十五”期间的信息产业发展要积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互联网发展,突出智力密集型产业,在协调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过程中,重点发展关键优势行业,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微电子产业;以应用为先导,推动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现代通信和光电子产业;以数字电视播放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音视频产业;以内容产业为中心,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

    二、加快信息技术创新,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提供动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掌握关系国家安全和上海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突破制约上海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城市信息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急需的应用技术。力争到 2005年,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使上海逐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信息技术中心和信息技术转化中心之一。重点发展七大类信息技术,即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化技术、光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技术及其它前沿技术;建设信息技术创新基地,逐步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上海工业化水准。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与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力争到2005年,全市大型和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中小型企业80%进入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上海成为亚太地区最活跃、最规范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之一。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健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四、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提高政务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公务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政务部门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为目标,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力争到2005年,初步建成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各级部门以及委托管理单位、满足机关办公事务和为民服务需求、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体系。(1)按照统一规划、联合共建的原则,建设覆盖全市政务部门的计算机城域专用网,即公务网,实现市和区县两级政务部门联网办公;(2)以数据库开发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无纸化办公和部门的网上协同;(3)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制度,促进政府办事项目上网。

    五、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数字地球”的技术和方法,深入开发并推广应用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海量信息处理、虚拟现实、网络安全等技术,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提高城市交通、房地资源、环保、应急和社会治安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城市服务功能。重点抓好一个平台、九个系统的建设,到“十五”期末,形成“数字上海”基础平台及其应用体系。一个平台,九个系统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和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全应用示范工程和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的建设;力争在加密芯片、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路由器、病毒防范等方面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信息化,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把信息化融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形成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应用系统,加快形成社会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的机制,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促进市民工作、生活多样化,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文明程度。

    七、继续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有关规范工作,保持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的领先优势,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促进信息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社会共享。

    八、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确保国家、企业和公民的信息安全。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支撑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信息安全员持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信息网络和信息产品的监管,落实安全检测和认证制度,搞好信息安全设备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口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泄密、窃密以及传播有害信息等行为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保障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网上个人隐私,抵制不良文化、不实新闻在网上的传播,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大对急需的信息安全技术、安全设备和安全产品的自主开发力度,开发智能化的网络安全防御和监控主设备;研究开发各类应用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形成自主的网络安全标准规范,新建或改建的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配套建设信息安全子系统,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中国加入WTO,发展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为迎接挑战所做的重要转变。2002年年初,上海市政府部署的信息化建设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的8方面工作中,电子政务被首当其冲地列为第一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市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将针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但是,将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融合,真正实现从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过程。2002年上海电子政务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2002年元旦开通的“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进一步增强网上办事功能。一些面向百姓、面向企业的政府部门,比如工商、社保、民政等,以及一些使用频率高、受众面广而且流程比较完整的项目,都要尽可能地转移到网上。为在“十五”期间建成数字城市,上海市设定城市信息化八大目标。

    首先,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市民。随着市民的社会化特征凸现,政府的服务必须提高效率,减少环节。

    其次,加入WTO以后,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及国内企业本身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政府要对这种复杂市场环境进行管理,而这种管理水平的提高绝非通过增加人力和增设机构就能实现的。

    第三,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如何在不断降低管理成本的情况下管理这个社会。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健康的政府应该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而建立全面、快捷的共享机制,提高政务效率,信息化是重要手段,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政府。电子政务对上海市的更大意义,是成为地方的竞争力要素之—。WTO以后,仅从引进外资的层面看,各个地方竞争的不再是优惠政策,不再是税收的减免,而是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五,在政府内部,2002年重点建设的政务网将极大地方便横向沟通,市委、人大、政府之间的文件流转、会议通知、政府简报、视频会议等都可以在政务网上开展。同时,为保证信息的安全,在政务网基础上还建立不同部门系统的信息专网,今年年底将建成300个左右的节点。此外,上海市政府下决心在正版软件使用上起带头作用,办公软件、防病毒软件、数据库软件,都通过政府采购实现。

    第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例如在应急联动系统方面。城市有突发事件发生,传统的做法是市长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但因为问题的处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响应速度往往较慢。目前要建立的系统则要求发挥工T的独特作用。系统规划由上海市信息办制定,市政府办公厅牵头。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将公安、消防、医疗、交通、防灾等力量整合起来,提高城市的应变能力。

    第七,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覆盖面很广。就上海目前的道路车辆状况,如果能将智能化做到位,可以使城市容量增加30%,市民出行时间缩短20%。

    第八,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政府将通过完善更新机制,建立良好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各个部门各项工作服务。这一地理信息集成系统由数十万兆基础数据支撑,主要由数字地形图(1:2000)、数字遥感图(1:5000)、城市几本地理统计单元信息、人口统计分布信息和地下管网信息等数字内容构成。统计、市政、水务、交通、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还将及时在系统内按规范添加相关最新数据信息,同时,以基础数据平台为背景框架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应用系统,在技术上,“数字上海”主要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获取空间数据最为参考基准,凭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来“编织”多分辨率、多时态和多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目前,上海的绿化信息采集、公交查询、大型物流等领域已成功运用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2 0 0 2年3月,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将第一份企业信用报告授予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一时刻成为标志上海市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开通的历史时刻, 更成为上海通过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的重要一笔。

    2 0 0 2年3月,上海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也开始启动。这套系统采用国际先进征信模式,打破行业间采集信息的界限:工商局、税务局、技监局等8个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企业注册、年检等级等信息,联网共享。

    2003年至2005年,将实现全面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为2010年上海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三年,既要继续完善信息网络平台,更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应用,大规模扩大信息化覆盖面,促进信息产业大发展,使之真正成为上海的第一经济支柱。到2005年,上海的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

    “数字上海”将为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交通管理、应急防灾等综合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成为国民经济、社会运行的公共平台,对于提升上海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将影响深远。上海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范希平说,“在线服务让老百姓少进一扇门、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政府就是要本着这种思路为老百姓服务、为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