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中小学课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课前热身时,利用多媒体,通过电子白板的光影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利用生动而形象的动画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实地体验白板的圈画、书写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练习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QQ漂流瓶为载体,利用摄像头交互系统为学生提供高效生动的交流平台,在交流中碰撞智慧,拓宽思路,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
这一场景被称为“摄像头+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环境下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信息化应用之一。目前,我市已将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列为市政府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校园建设,促进全市教育装备水平快速达到省一类标准。
进展情况
市教育局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室主任杭虎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我市通过实施“校校通”、“四配套”等工程,所有学校完成了“六室一馆两系统”,即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艺术室、劳技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校园管理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建设,“校校通”比例达100%,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装备均达到省二类标准。
杭虎说,乘着教育装备提升工程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东风,今年,我市积极申报了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县(市)和中央电教馆“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下一步,我市将统一为学校添置电子白板多媒体数字系统、计算机、仪器设备等教育装备,加快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争取两年内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省一类标准,其中今年完成80%的学校装备提升任务,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到2013年,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校园网覆盖率达100%。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提高到98%以上,所有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师生心声
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朱荣:看得出,我市各中小学的教学装备水平得到了快速改善。过去农村学生难得见到的多媒体等先进设备也悄然“走”进了学校课堂,现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成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吴小花:现代化教学实施的使用,使学生学得更容易,学得更有兴趣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毫无疑问,这对学校老师和孩子们的帮助太大了。
如师附小五年级十班学生王子舟:真有意思,有这些“新伙伴”,我们的学习更轻松了,更容易理解那些复杂题目。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间、晨会、午休,老师还给我们播放电影、听故事,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记者顾洪基 通讯员纪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