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审计局苦炼“内功”加快信息化建设
来源:审计署 更新时间:2012-09-23

 

    近期,武汉市洪山区审计局围绕审计能力提升和方式转变,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应用技能。该局采取多种形式抓学习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审计队伍。坚持开展分层次、有重点、多渠道的计算机专题培训,先后选派干部到审计署、省审计厅、参加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先后选派2名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中级培训,选派20多人次参加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组织的各类信息化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余自学相关信息化知识。结合审计署开展的AO认证考试契机,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将学习计算机技术与实践审计业务相结合,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高计算机实战性能力。该局有3人通过省级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2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12名审计业务人员全部AO认证考试,通过率达100%,有力提升了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通过专业培训、实务研究、技术攻关、经验交流等活动,带动一批中青年审计人员迅速成长为信息化建设和开展计算机审计的业务骨干。

    二是加大投入打基础,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硬件支撑。按照“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的硬建设,建立网络交换机房,添置数字投影仪,购置移动硬盘等设备,购置适当数量的服务器、电脑和外部设备。目前,该局审计人员人手1部笔记本电脑和1部台式电脑,每个办公室一台打印机,满足了日常办公和审计业务工作的需要。网络平台得以完善,建成并完善了审计专网、外网,接入审计专网,并实现审计专网与外网相互独立,安全运行。目前,该局建立了机关局域网,与当地党委、政府实现了网络通讯;成功实现了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区三级审计专网互联互通。该局还以审计专网为依托,接入了全国审计会商系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了审计署和省厅举办的诸如《国家审计准则》、《全国社保审计》等多期远程培训。从总体上看,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全面运用AO和OA系统,开展联网审计打下了坚实基础。系统应用得以推广,认真做好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2011软件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改进了审计工作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审计、业务管理、质量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三是强化应用,实现审计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全面推广AO及OA在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AO软件及OA与AO交互功能管理审计项目、控制审计现场,实现了审计过程的无纸化,提高了审计质量。目前开展的所有审计项目全部实现了AO管理并与OA交互,提高了审计效率,特别是对数据量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财政、地税、社保等行业全部利用AO实施了计算机审计,效果非常明显。该局还依托电子政务网运用审计管理系统,已实现了省、市、区审计系统的审计公文流转、计划项目管理、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实现运用OA系统收发文,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OA与AO交互应用。该局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2007年以来共,其中2篇AO应用实例获审计署鼓励奖,1篇计算机审计方法在省厅评比中获良好等次。近年来,该局撰写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应用实例获得审计署通报表彰,其中2篇AO应用实例获审计署应用实例奖,1篇审计方法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方法库。

    四是完善规章制度, 激发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为促进审计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规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全区审计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该局抓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办法和奖罚机制。该局先后制定完善了《审计信息奖惩办法》、《计算机管理办法》、《审计项目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着重对OA和AO应用、计算机培训和考试、AO应用实例、专家经验、审计立法、信息系统保密、运用OA系统收发文、网上办公、公文流转、与省市远程通信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中明确规定将审计信息化成果与考核奖励挂钩,对获得各级优秀审计信息化成果或项目的人员给予奖励,极大激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