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即将隆重召开,龙华新区各界欢欣鼓舞。
新区自成立以来,实践科学发展,注重民生建设,各方面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到新区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龙华新区成立9个多月来,用变化的实绩证明了体制创新的力量”。
本报系列报道“喜迎十八大 走读新龙华”将通过新闻调查与记者手记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区,倾听市民真实的生活感受,记录各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展示新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取得的成果。敬请垂注。
“有了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我们流动党员以后就不再担心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了。”9月24日,观澜“两新”组织党委党群信息化管理平台首个支部端口易事达工业园区党支部端口正式启用,一名流动党员领取党员身份识别卡后高兴地说。据悉,为有效管理流动党员,观澜“两新”组织党委借助观澜虹桥网建立党群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辖区148个党支部建立端口,并为2000多名流动党员配发党员身份识别卡。通过这个平台,今后,观澜“两新”组织党委可随时掌握辖区流动党员和各党支部的相关情况。
观澜试点流动党员智能管理
为响应新区党工委关于加强对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号召,观澜“两新”组织党委创新思路,开发了党群信息化管理平台。“流动党员只要把身份卡在党支部端口上刷一下,身份信息马上就会上传到管理平台。无论本人流动到哪里,党委都可以马上找到他。”
据介绍,该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在党委设立管理平台、在辖区14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设立端口以及为流动党员配发身份识别卡,把党委、党支部和党员有效连接起来。身份识别卡用流动党员的身份证号码作为惟一编号,卡里记录了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所在党支部、党内职务等20多项基本信息。在观澜范围内,流动党员无论流动到哪一个党支部,只要在所在党支部端口刷一下,信息就会立即上传到管理平台。
除此之外,通过该管理平台,观澜“两新”组织党委可实时录入流动党员党费缴纳、党组织关系转移、党内活动、教育培训、奖惩情况等各类信息,从而实现对辖区流动党员的智能化、动态化、长效化管理。今后,观澜“两新”组织党委的工作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随时掌握辖区14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和2000多名流动党员的情况了。
流动党员不再担心会“走失”
易事达工业园区设立了首个党支部端口,该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刘欣欣告诉记者,易事达工业园区党支部是在“百日攻坚行动”中成立的。党支部的流动党员大多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次能够重新回到党组织身边,大家都很高兴。
“现在党支部的党员都领到了身份识别卡,再也不会担心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了。”刘欣欣说,各党支部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交流学习,今后有党支部开展活动,其他党支部都能及时了解。
“我以前的公司没有党支部,一直没有把党组织关系转过来。这次“两新”组织党委建立了党群信息化管理平台,我准备利用十一假期回老家办手续。”易事达工业园区的流动党员肖琳琳告诉记者,在把党组织关系转过来后,她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争当一名优秀党员。
将覆盖14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
据观澜“两新”组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观澜辖区共建立了14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有流动党员2000多名。目前党群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通过测试,并在易事达工业园区党支部、永丰源党支部、南粤药业党支部等较成熟的党支部试点使用。今后,平台将进一步在辖区剩余党支部推广使用,从而将辖区的流动党员纳入此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
“我们不但要在"两新"组织党支部推广使用,还要在各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建立端口,因为有不少流动党员经常到所在社区的党员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据介绍,下一步,观澜“两新”组织党委还将在15个社区的党员活动中心建立信息输入端口,从而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无缝对接。
本报记者 吴春华 文/图
平台功能“连连看”
1、可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智能化管理:流动党员只要在新的党支部端口刷卡,管理平台就可掌握信息。
2、可实现对党支部活动的智能化管理:党支部可随时将资料上传,然后由“两新”组织党委整理汇总。
3、让流动党员反映问题更加便捷:流动党员有问题需要咨询,可随时通过党支部端口向上级反映。
4、展示流动党员风采的窗口:平台开设“流动党员风采”栏目,可刊载党员活动信息、个人作品等。
5、可迅速发布、收集信息:“两新”组织党委可迅速发布通知,也可收集整理各支部、各社区党员活动信息。
6、具有黑名单管理功能:流动党员连续3个月不缴纳党费、不参加党组织活动,将被系统自动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