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信息化引领公安现代化
来源:江苏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2-10-10

 

  本报特约记者 王 颖 张爱华 本报通讯员 王敬德

  9月22日下午2时,一场以十八大安保维稳处突为主题的红蓝对抗合成演练在徐州拉开序幕,参演民警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快速、准确、高效战术,仅一小时就将一场千人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功处置。

  眼下,一股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浪潮正在徐州掀起。

  信息化培训:

  公安局长当起学生

  “公安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关键在领导!”徐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长孙建友说。今年6月,他到徐州赴任后,对全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的派出所,所长的信息化应用意识都比较强,“警务平台”和计算机应用都比较熟练。而有些中层以上领导却对信息化应用“眼高手低”,直接影响公安信息化进程。

  8月8日至10日,徐州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各县(市)、分局、支队和市局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一行50多人赴全省先进单位学习取经。

  9月11日,来自全市公安223名领导干部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市局班子成员分到各个班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出操。

  平时这些习惯于指挥民警操作运用的领导们,一个个放下架子,认真听讲,课后, 有的领导戴着花镜反复操作,直到熟练为止。

  信息化建设:

  书记办公会开到公安局

  今年7月,徐州市公安局党委针对该局信息中心借址办公,市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所、戒毒所都是60、70年代分点设立,极不利于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的实际,研究出台了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三年规划,提出新建信息中心大楼,并将“四所合一”重建。同时对基层部分分局、派出所基础设施提出建设意见。为此,孙建友专门带领班子成员到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8月25日上午,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市长朱民召集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发改委、财政、编办、人保、国土、房管、规划等九部门负责人在徐州市公安局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曹新平书记对徐州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围绕十八大安保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公安基础设施建设、警力编制、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和保障,尽快解决市公安局提出的有关请求事项。(下转C版)

  (上接A版)

  经过热烈的讨论论证,书记、市长当场拍板,确定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大楼的新址及相关事项,其中仅信息化机房就达2万平方米; 现场确定市区三个分局及部分基层所队办公楼和“四所合一”工程的建设用地;特警装备配备和维稳实战演练经费,以超常规力度解决警力编制和经费保障等现实问题。

  据悉,在2015年年底以前,这些工程完工投入使用,预计将投入15亿元。这在徐州公安史上史无前例。

  信息化目标:

  高标定位打造智能公安

  “力争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包括智能化指挥、智能化交管、智能化图像的智能化平台,实现徐州公安工作现代化。”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市局党委站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制高点上,描绘出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蓝图,高端统筹,顶层设计,令人神往。

  “站在山下往上看,迷茫高远,不知方向;站在山上往下看,问题清晰,路径了然。”培训班上,信通处处长芮磊讲课中的一席话道出了局党委高标定位打造智能公安的先进理念。

  这一构想并不是凭空想象。徐州市公安机关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成果已然显见:

  网监虚拟身份综合管理系统获全省科技强警创新奖;

  睢宁县公安局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被省厅誉为苏北县级市典范;

  全市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三年规划业已启动;

  信息化绩效考评机制“一网考”正在建设中……

  更值得一提的,苏鲁豫皖周边地区公安情报信息协作平台,属全国首创。

  “只要打开这个平台,你就可以在协作区内跨省掌控任何一个嫌疑人的行为轨迹,以实现快速精确打击。”徐州市维稳办主任、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丰程介绍说。

  除此之外,徐州市各级公安机关还鼓励支持基层民警的信息化创新开发应用,一个个“金点子”、“小办法”层出不穷。鼓楼分局黄楼派出所民警研发应用的“房屋中介社会化信息采集系统”,新沂市北郊公安检查站的“智能化车辆查询比对系统”等,都在实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