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创建电子政务平台 打造全天候“阳光政府”
来源:泉州晚报 更新时间:2012-10-10

市民足不出户,通过网络登录“中国·南安”即可随时了解政府部门的最新动态,甚至还可登录微博“灌水”、“拍砖”……近日,南安市创建的“中国·南安”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搬上了网络。

今年1月,南安被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等确定为全国100个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市、区)后,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依托“世纪之村”集团,以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应用为基础,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核心,以优化服务提质增效为目的,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搬到网络,为群众提供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阳光”政务公开提升形象

在外经商多年的南安人许文华,准备回家乡投资设立废旧金属回收公司。通过“中国·南安”电子政务平台上的“网上晒”,他了解到南安扶持水暖阀门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财税措施等所需资讯,并递交了政策扶持申请。

“中国·南安”作为南安市新建的对外窗口,包含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服务窗口和政府网站五部分,能在第一时间公布各类政策性文件、法规规章、公告公示等,同时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和内涵,最大程度地推进政府阳光行政,方便社会对政府的监督。群众只要能上网,就能了解到政府部门的工作动态情况,查询到一些对外公开许可事项的申请人、申请内容、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等。该网站目前已发布信息20多万条。

信息的联网除了方便群众办事外,也极大方便了政府部门处理政务。

据悉,为了对现有电子政务平台进行调整、升级和改造,今年以来,南安组织对政府公众信息网、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等59个政府网站进行调查摸底,前往外地考察调研,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制定出面向全国的电子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应用需要的研发方案,用电子政务来提高效能,用公开化、透明化来预防腐败。

“亲民”政务服务温暖人心

在电子政务平台上,市民论坛、微博问政、热点评论、民意征集及网上调查等栏目成为反映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实现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交流。目前,在“中国·南安”网站上,关乎民意民生的帖子就有200多条。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梳理登记,分流导向到政府相关部门,督促解决落实的运行机制让政府平台更“亲民”。

“以前企业年检要跑部门,现在只要登录‘中国·南安’网站,就能够找到详细的办事流程和表格下载,在线输入企业注册号和识别码,几分钟就能办理完毕……”南安某企业办事人员小王打开“中国·南安”网站高兴地说,“办完事后,平台还会从所办的事项是否按时办结、服务是否满意等方面征求办事人员的意见,这样既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贴心式’服务,又有了监督权和发言权。”

不仅如此,“中国·南安”网站还开通了市民办事渠道,包括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就业、纳税等方面,并增设绿色服务通道,市民可根据学生、农民、退役军人、残疾人、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身份在线查询所需信息及办理流程。同时,网站特别针对交通出行、证件办理、社区服务、企业开办等9个市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设了场景式服务窗口。企业或市民可通过门户网站、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提前预约办理时间,减少办事来回跑的麻烦。

“鹰眼”电子监察全程护航

在夯实电子政务平台基本功能的同时,该市还积极拓展电子监察功能,实现对所有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监察监控。重点突出网络问政、通用数据库、预约服务、手机终端、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具有南安特色的政务服务,并实现功能上线、信息上线、事项上线、窗口上线、服务上线等服务。

“中国·南安”电子政务平台上的电子监察系统采用视音频同步管理系统,对服务进行实时监察、无缝监察、全面监察,促进政府服务“零距离”、“零失误”、“零缺陷”。同时建立起“红黄牌”制度,对办理时限快要到期的,发送预警信号,提醒抓紧办理。对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业务的发出“黄牌”警告,督促赶紧办理。“黄牌”直接发到工作人员及科室、单位负责人手机上。如果警告后还不及时办理,就要被发“红牌”,追究责任,责任追究不仅针对当值人员,还包括科室负责人和单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