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在2012年财政收支审计中,按照刘家义审计长、侯凯副审计长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在财政审计中的应用,努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审计成果。
一是创新数据分析组织模式。该办抽调计算机处熟悉财政业务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各项目组通过计算机中级的审计业务骨干成立数据分析组。数据分析组在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各项目组提出的数据需求进行归纳梳理。省级单位集中管理的数据,由数据分析组统一采集;分散在各市县的数据由当地项目组在数据分析组的指导下分头采集,再上传到数据分析组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二是因地制宜开展数据采集。此次审计需要采集分析的数据面广、量大,数据采集工作只有及早介入、科学组织、周密部署,才能保证数据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数据分析组认真分析各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应用的情况和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方案。如,省财政厅信息系统较为分散、责任部门较多,数据分析组通过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快速准确地提出全部数据采集需求,大大加快了数据采集进程。又如,省地税局数据量较大,且以往审计中未采集过数据,数据分析组提出三种互为补充的数据采集方案,收到较好的采集效果。由于措施得力,目前数据采集工作进展顺利,已经采集完成多个部门的数据。
三是构建“三网”并行的数据分析平台。首先,数据分析组指定专人安装审计服务器,将被审计单位原始数据库数据恢复到服务器中,并且根据财政司动态的要求从中挑选出核心数据表,将其转换到SQLServer数据库中,构建了以审计服务器为核心的审计现场局域网。其次,数据分析组通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局域网设立了登录其信息系统的查询终端,随时了解其业务开展情况。最后,数据分析组通过审计署安全客户端系统登录审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项目执行管理软件和腾讯通传输数据、交流经验,构建了“三网”并行的数据分析平台。
四是紧密围绕业务需求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组按照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不定期与各项目组的数据分析员召开碰头会,收集各项目组的数据分析需求,结合审计工作重点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需求。然后,数据分析组将查询语句和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给审计组,审计组依据数据分析查询结果进一步延伸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反馈给数据分析组。(武虹 王世权 王超 邢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