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审议通过
来源: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更新时间:2012-12-13

《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经第23次厅务会审议通过 即将印发实施

  《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由厅信息中心课题组起草编制,反复征求意见,几经修改完善,于12月11日经第23次厅务会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该《规划》分十一个章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强,是“十二五”期间指导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突出重点、强化服务为指导,其定位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投入,实施跨越式发展 ,力争赶上先进省份,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居于西部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整、服务周全、安全稳定、覆盖全省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保护、调查评价与监测、规划等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及管理应用能力,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基本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网络化运行,有效提高国土资源行政效率和监管能力,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运行体系,基本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手段现代化。其目标是:1、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依托四川“金土工程”二期等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完善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使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州)、县(区)三级信息化技术架构满足当前省级信息化建设需求,并满足适应未来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2、建立和完善省、市(州)、县(区)三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实现省、市(州)、县(区)国土业务审批网上运行。3、加强和完善省、市(州)数据中心建设,为各级国土电子政务审批提供数据基础,实现省、市(州)、县(区)三级数据交换与动态更新;4、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市级以上“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并在各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决策、监测监管、形势分析、社会服务中得到制度化、常态化应用。5、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加强在线服务和政民互动。其主要任务是:1、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土资源应用开发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撑,构建省、市(州)、县(区)三级国土资源业务模型,搭建三级信息化建设技术架构;2、以“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强包含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数据中心及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国土资源“一张图”及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管理业务审批提供数据支持;进行省、市(州)、县(区)三级数据交换建设,满足空间数据、业务数据三级数据交换与动态更新;3、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以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业务审批流程标准化再造,建造规范、合理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框架,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应用服务;4、加快国土资源调查成果评价与监测信息化建设,为及时掌握国土资源状况及变化趋势提供信息技术支撑;5、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测、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系统,为土地动态巡察、矿产资源执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等提供综合手段;6、加强在线服务和政务公开建设,推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服务型政府建设;7、建设省、市(州)两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强化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宋光齐厅长在厅务会上强调:1、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实施好《四川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为我们抓好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工作信心和决心。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能否在现有基础上更有起色,取决于这个《规划》实施。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实施,把《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攻坚克难,为推动《规划》实施提供动力。规划目标宏伟,任务繁重,实施好规划必须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厅级信息化工作还能适应工作需要,但要实现全省上下联动,难度还很大,当前市(州)、县(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很不平衡,有的还相当薄弱。必须解决认识问题,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为实施《规划》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条件。厅信息中心要梳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报请厅务会研究,逐步解决。继续发挥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不断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