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评界 更新时间:2013-01-05
2012年12月24日清晨,位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来自浙江的商人陈全海,却在政府广场的大电子屏下面站着,一边昂着头,一边记着什么。这块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着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200多人的姓名、岗位、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1月4日 人民网)
“县委书记信息公开”、“ 选拔后备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全部公开”,这是辽宁建平县构建的以县委权力为核心、县乡村三级联动、党务政务村务紧密相连的公共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体系,实现党务、政务、村务真公开。全县4770名干部信息集体“亮相”,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基层党组织践行“亲民、爱民、为民”政策的重要举措。但是“信息公开”瞬间即可完成,而“为民服务”则具长期性,要将“信息公开”贯彻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中去,要让信息公开长期化、监督管理常态化、为民服务深入化,切莫让“信息全公开”成为公共权力的秀场。
“建平‘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是对县乡村党务、政务、村务及行政审批、处罚和收费全面实施电子监察。是将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中确定的职权目录、流程、风险点和防范制度等内容全部公开。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公开,为民众办事提供了信息基础。民众了解政务信息的多少,全靠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快捷性、全面性,这就要求政务信息公开长期化、深入化,只有县域信息公开于人们眼中、存于百姓心中、传在群众口中,“信息全公开”便会全方位的服务人民。
“县委领导班子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上共4770名干部的姓名、照片、职责、联系电话等逐一上传,接受群众留言、评价和举报。”。“信息全公开”为人民群众监督提供了依据,摒弃了“只见监督口号,不见监督行动”的形式主义,求真务实地将监督纳入到了群众视线范围内。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对后备人才选拔的监督、对政务决策实行情况的监督等,将民众监督纳入工作常态化管理之中,让决策在群众的叫好声中运行,“信息公开”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
“原以为领导公布手机号是做做样子,没想到,不但能接通,还真能解决问题。”。“信息全公开”要脚踏实地,求真于民,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不能仅成为“政务创新”的秀场。通过“信息公开”全面、开放的平台,密切联系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 “信息全公开”成为干部知民所想、察民所虑、亲民所爱、解民所难的信息交流台。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人民比喻为“土地”,把党员干部比作“种子”,只有“种子”真正扎根在“土地”上,才能生根、开花、结果。而“信息全公开”平台则是阳光雨露,撒向土地,培育着种子。“信息全公开”平台是对“服务型政党”的深刻诠释,更是基层组织对“爱民、为民、亲民”执政理念的真实表达,要让其置于民众之中,使其真正成为民意的“测评台”、民情的“展现台”、民声的“反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