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余斌的父母都是种了一辈子白莲的莲农,虽然莲子的品质好,但始终没有打开销路。武夷山农村信息化建设六年来,共为农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4520条,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12086多批次,交易额2.45亿元,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有18500多人次从网络信息上获益。
新年伊始,连续数天的降温,让五夫镇的荷塘显得比以往更加萧瑟。一大早,莲农余斌就在店里忙碌着。与客户交流、确认订单,再到装袋、打包、邮寄,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他的电脑。余斌说:“从去年国庆开始,我就在网上卖五夫白莲,和上海一家网站合作后,白莲销量越来越大。”
余斌的父母都是种了一辈子白莲的莲农,虽然莲子的品质好,但始终没有打开销路。通过申请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余斌萌发了利用网络来销售白莲的想法。
“刚开始做淘宝的时候,很多乡亲问我,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在家就可以卖东西吗?当他们看到我不仅把莲子卖出去,还卖出了好价钱,就都来找我询问起上网卖莲子的事了。”余斌笑着说。
2012年,他成立了武夷山市山农土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朋友一起开设了五夫白莲网,向大家推广白莲加工的机械设备等,同时将合作社农民种植的白莲发上网,吸引了不少买家。现在,合作社的网站上除了销售五夫白莲外,还连带着销售茶叶、红菇等土特产品。
在武夷山,像余斌这样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兴田镇南源岭新村的葡萄种植大户郭峰强,也是利用网络搜集各种葡萄种植信息,学习葡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郭峰强说,在自己家里还没买电脑前,村里的信息服务站是他最爱去的地方。
有了技术,郭峰强并不满足,在网络上通过对各种新品种葡萄进行搜寻比对,他引进了适合武夷山种植的美人提、金手指、青提、红提、巨峰葡萄、夏黑等。短短几年时间里,郭峰强的葡萄种植面积从1亩扩大到14亩,葡萄产量上升到1000多公斤,仅仅种葡萄一项,收入就超过20万元。
如今,郭峰强家里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信息站便去的少了。
在武夷山的115个行政村的信息服务站里,6台电脑、1个LED屏、1个触摸屏、1台液晶电视、1台硬盘播放器、1台短信机、1套视频会话系统是标准配置,同时还接通宽带互联网络,ITV网络,电话、手机网络。
“现在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基本都装有电脑,来信息站上网的农民逐年减少。”星村村的信息管理员吴玉萍说,“可是如果农民在上网遇到问题、有信息需要发布,都会找到信息站。”而农民最关注的村务、村财,管理员也会按月在农村村务管理系统内更新,就算不会上网的老人,也可以到信息站的触摸屏电脑上进行查询。
除了为农民提供上网场所和网络知识培训,武夷山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还开发了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农村村务管理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为农民提供咨询专家、发布信息、查询村务等方面的服务。
武夷山农村信息化建设六年来,共为农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4520条,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12086多批次,交易额2.45亿元,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有18500多人次从网络信息上获益。(顾文静 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