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民居"可解供暖难题 以信息化提升居住功能
来源:新闻晚报 更新时间:2013-01-11

 


记者上午获悉,即将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建市委将提交一份关于“智慧民居”的提案,从建筑的软硬件两大方面下工夫解决市民冬季的保暖问题。

位于长江南路上的三湘海尚小区,最近刚评上由国家住建部颁发的3A级商品住宅性能评审。秘密就在其运用了21项节能技术,节能率可达近7成。

该小区住宅内采取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技术,整个地面被当做一个大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便可向室内辐射热量。即便室外寒风呼啸,赤脚踩在地板上,也不会觉得冰凉。小区内还采用地源热泵、智能灯光等技术,用户所需的生活热水全部由地下输送至地面的热能加热,夏季用热水住户更不用花一分钱。

三湘海尚小区只是沪上众多新建小区(小区网 论坛)中极个别的案例。在大部分已建或老式小区内,排管布线混乱不堪、建筑外部设计不合理比比皆是。

记者昨天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连路某小区内看到,小区高层住宅外部并未设计空调支架放置点,居民自行安装的空调外机零星地散布在建筑外立面上,不少支架已发黄生锈。比外立面更凌乱的,是居民楼内散布的各种管线。居民马先生说:“老房子的管线基本上都是居民各家操各家的心,当初房子建造时若能统一排线,肯定不会像现在那么凌乱。”

智慧民居需要定标准

“‘智慧民居’定义中,光有上述小区采用的节能环保技术还远远不够。 ”陈海林认为,以信息化提升居住功能和舒适程度才是最关键,这恰恰需要从建筑的软硬件两大方面来下工夫。

硬件方面,包括建筑的外部设计,比如墙体保温、隔音、采光、通风等。这些在新建居民建筑中,多少都已被涉及。软件方面,则指的是内部功能性设施,包括从结构布局到材料使用、安装工艺和质量,比如管道排布、弱电箱安装等等。各类家电的智能化同样重要,各种中央空调、外部遮阳窗帘、灯光开关等,使用一个遥控器就能统一操作。

“上述技术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将它称之为‘上海标准’。 ”陈海林说,若缺乏标准,各种导线、电器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材料使用、功能设置各异,兼容度低,产品匹配度低,将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

“智慧民居”的“上海标准”应涉及哪些方面?民建市委的这份提案提出5大版块。包括功能标准、所用电料器材的质量及规格标准等。

“智慧民居”功能标准,旨在推动建筑业住房设计、施工水平的升级。所用电料器材的质量及规格标准,则可以推动五金电器类制造业企业和产品的换代升级。 “智慧民居”的家用电器和信息网络匹配的规格标准,则将推动家用电器生产行业企业和产品的换代升级。还包括电路、网络线路布局及施工工艺和信息服务标准,借此可推动家庭信息服务企业服务的换代升级。另外还有推动民居装潢业水平换代升级的装潢工艺质量标准。

通过“上海标准”的引导,将全面提升住房消费相关制造业、服务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后工业时代,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主要取决于在标准制订中的话语权,以信息化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未来的趋势,如果上海能够率先制订出标准,就能创造1+1=3的影响力。 ”提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