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江县在创新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上取得新进步,在构建权力公开试点上取得新进展,在工作责任落实和问责上取得新成效,为该县“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打造“三区一城”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创新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该县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累计投入1585万元,改扩建场地7780平方米,购置电脑513台、档案柜427个,设置信息公开栏196个、便民座椅776套、电子显示屏10个,提前完成了全县48个乡镇、522个村、92个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标准化建设任务,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均实现有电话、有办公电脑、有档案柜、有政务信息公开栏、有便民座椅、有洁净卫生的便民茶水的“六有”标准。达到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场地设施、职能职责、业务办理、经费保障标准化建设目标。同时,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设备统一纳入政府采购,初步开通了部分乡镇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使电子政务实现省、市、县、乡、村(社区)互通。实现了开放式办公、柜员式服务、高效式办理、问责式管理,把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成方便群众办事的民心工程。
创新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平台建设。该县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县后,赓即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相关文件,落实了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工作责任,组织了专门的业务培训,纳入了县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依据《基本目录》所列的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全面清理,扩充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细化相关内容。全面清理审核行政职权,编制职权目录。对每项行政职权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同时,县财政投入33万元,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将县政务服务中心等101个单位接入到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切实保障试点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已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473条。通过政务外网实现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向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延伸。县财政投入300余万元,东榆镇槐树村、南江镇杨家河社区等614个村(社区)开通电子政务平台。县级34个部门和48个乡镇共审核梳理行政审批项目161项、公共服务事项110项、便民服务事项46项,并指导录入电子政务平台,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成立了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分散、管办不分等问题。
创新工作责任落实和问责机制建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破除三论、弘扬三风、践行五要”作风建设活动,落实“三个一线”工作要求,加强监督检查,聘请40名软环境建设监督员、30名行风监督员、15名特邀监察员,强力整治破坏投资软环境的人和事,改善投资软环境。先后3次集中对上班期间“走读”、进茶楼进行了专项检查,查处了一批工作失职、损害发展的典型案件,通报单位36个,诫勉谈话25人,免职8人,党纪政纪处分12人。确保把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全面落实到每位领导和干部职工身上,实现了人人有重担,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切实解决了党员干部庸懒散等作风问题。
创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构建。全县32名县处级干部、86名科级领导干部按照要求主动报告有关事项。全面推行党代表视察和提案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列席党代会,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大测评;运用“权利公开透明运行网”、远程教育站点、党政公开专栏等,及时公开党政事务;开通“阳光政务栏目”,倾听民声,解答疑难。积极构建县委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做法和成效被《人民时报》、《中国监察报》报道,人民网、监察部网站等40余家国家、省级媒体先后采用和转载,并在全国第七片区专题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