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向左?向右?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3-01-16

 【编者按】政务微博自2011年快速发展以来,已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政务微博未来的发展该有怎样的演变,能否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位置,以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新华网《新华网评》栏目策划推出“政务微博新观察”系列网评,与您一起探讨。

    “政务微博新观察”系列网评之一:

    温 馨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政务微博正面临“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政务微博的发展该有怎样的演变?未来的政务微博该是怎样的“相貌”?能否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位置?新一轮未知考验的来临,需要我们有新的共识。

    微博的诞生,为各级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提供了新工具,但也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在政府、民众沟通与推进社会管理方面,既有“不微不行”的鞭策,也有“微了也不行”的困惑。

    网上舆论的纷繁复杂,网民对诉求渠道的渴求,特别是对微博表现出的某种将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毕其功于一役”的求解期盼,以及不少政务微博仅仅停留在政府展示形象、发布信息的窗口,形成较大反差,致使一些政务微博刚刚起步便“迷”了方向。犹记十余年前,政府门户网站的出现让很多人对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公寄予了过多过高的期待,多年过去,政府网站似乎并未达到想象中那么“美好”。政务微博只是政府与网民互动的迅捷渠道之一,网民不宜过度期待、“缘木求鱼”,政府部门也不宜过估自己的力量,认为政务微博事事能办。

    从政府职能、网络特性、微博特点等多角度考量,“问政、回应、服务、动员”八个字更适于作为政务微博定义的“关键词”,也应该成为它的定位。“问政”连接微博两端主客体,是政务微博的“亮点”;“回应”是民众最喜闻乐见的政务微博活动,是政务微博“立身之本”;“服务”正在成为民众对政务微博的新要求,但从目前微博技术发展状况看,更多囿于服务类信息发布,网民寄望的“微博办公”还要假以时日;“动员”是政务微博要研究的新课题,意指政务微博应当更注重组织各界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活动,成为公民社会管理、建设的“牵头人”。以2012年北京雨灾中民众自发的救灾表现为例,政府可以而且应当在类似事件中履行发起、动员的职能,政府部门的适当介入,能让社会行为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

    随着社会沟通机制的逐渐畅达,以及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程度的有序深入,对诉求渠道、机制的“饥渴”表现或将逐步减退,而非一味诉诸网络、“迷信”微博,这是一个成熟社会的应有之意和必将向好的过程。在“向好”的过程中,对政务微博发展和认知的理性回归,是前进过程中的必然发生,希望这个必将发生的未来能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