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流动人口管理步入信息化新路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13-01-18

 
 
 
  鼠标一点,住户信息一览无余,细致到门牌号码——在乌海市各个派出所,民警们通过高科技支撑下的信息化平台,随时掌握着每个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这是当地公安机关在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走出的一条新路。

  信息平台“—站式”共享

  以往,流动人口管理由公安机关独立实施。2010年下半年,乌海市公安局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并在工业园区探索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形成了面向流动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维权机制。

  同时,乌海市公安机关还与周边省区友邻单位长期合作,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不断丰富数据资源,依托“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一站式整合。

  人房关联“以静制动”

  流动人口管理难,难就难在“流动”上。乌海市公安局将房屋管理作为人口管理的重点,充分利用人口普查的有利时机,建立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新机制。

  在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上,人口信息和房屋信息通过人房关联的方式全部录人,并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全部标明,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人口分布、租赁房屋以及居住情况,鼠标一点,包括门牌号码等在内的个人详细信息一览无余,实现了“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工作目标。

  “数字工作法”缔造平安城

  近年来,乌海市公安局探索出了“八四二”数字工作法,即工作对象“八明白”,暂住人口“四比对”,工作对象、暂住人口指纹、照片信息“两采集”的工作方法。今年,他们还推出了流动人口管理“6221”工作法,即“六比对”、“两采集”、“两签状”、“一通报”工作法。平台系统通过自动运行的“四比对”,可以迅速确定潜藏在流动人口中的在逃犯和违法犯罪嫌疑人,为侦破各类案件提供了很多重要依据。

  工作方法的创新,使乌海市公安机关的治安管控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全市社区民警共协助有关部门化解群体性不稳定苗头22起,对62起群体性事件全部做到了事前预警。2012年1至10月,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7.6%,其中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6%;破案绝对数同比上升21%,47.5%由社区民警直接破案和提供线索破案,命案全破;一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夜盗、居民区摩托车失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1.7%和42.8%,社会治安面貌焕然一新。(李濮男 丰卫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