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办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来源:中国审计 更新时间:2013-01-20

  近年来,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围绕“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业绩一流”的工作目标,坚持“队伍建设、服务保障、技术支持、工作创新、理论研究”的工作重点,采取多种手段措施,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树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理念
  审计信息化发展作为审计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审计工作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该办召开办党组中心组第三季度学习会,专题研究该办审计信息化建设2-3年发展规划,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与推动该办审计工作再创辉煌的紧密联系,要求审计干部牢固树立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意识,自觉把实施审计信息化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中,该办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任务和步骤;结合数据分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立足工作实际,着力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创新和数据综合应用力度,促进审计业绩提升;积极开展信息化理论研究,探索总结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经验;健全信息化相关制度,加强计算机骨干人才培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同时,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也带动审计干部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推动审计工作积极有效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二、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及时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去年,为适应审计署“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该办制订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业绩一流”的工作目标,促进审计监督能力的提高,推进审计数据的综合利用,为该办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同时,为落实实施意见,促进审计人员尽快适应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领导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强化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该办去年又制定、修订了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办法等六项制度。
  
  (二)加强数据分中心建设,促进数据综合利用,探索信息系统审计,推动审计业务工作出成效。一是加快数据分中心建设。去年底,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该办将2011年实施建设的“审计技术研究应用实验室”正式变更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武汉办分中心。目前,已完成分中心的系统主体架构,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去年,该办采取审计项目和业务处室相结合的方式,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骨干为主,组建9个数据分析团队,参与全部23个审计项目,搭建数据环境,采集转换数据,开展数据分析。二是加大数据分析应用力度。该办所有项目中都开展计算机审计,通过数据分析为财政、金融、社保审计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审计线索,数据综合应用成果已经显现。
  
  (三)积极开展信息化理论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去年,该办完成4项信息化研究课题,其中自行组织的“基于总体分析和分散核查审计模式的应用扩展与效果”获得“2012年度中国信息化审计领域成果”二等奖;“特派办数字化标准”和“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已结题并对外发布,“ERP环境下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指南”课题成果在审计署深化企业审计研讨班交流推广,并成功申请新课题“财务公司审计数据规划”。同时,该办参与了《中国计算机审计研究报告》和《信息系统审计实务》两本书的撰写工作,后者已出版发行;撰写的《在创新中成长的智慧团队》荣获审计署“木金杯”征文三等奖。
  
  在开展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同时,还注重总结经验做法。去年,该办编写36篇审计方法和AO实例,为近三年最多;撰写4篇计算机审计信息简报,被审计署采用2篇;在上报的专题报告中有一篇还入选了审计署2012年度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讨会优秀报告。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全员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去年,该办组织9人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考试和中级后续培训,举办全办规模和覆盖多个处室的信息化培训各7次。有3人通过计算机中级培训考试,计算机中级全员通过率达到53.38%,处级干部通过率49.06%,全员通过率当年增长2.26%。同时,3人被审计署授予“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15人被审计署授予“计算机审计能手人才”,1人被审计署授予“四手”审计干部(计算机应用的强手)荣誉称号。
  
  (五)继续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运维工作。一是完成内部网站重新设计和开发。新网站上线后提升了网站发稿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二是分级保护工作顺利通过测评。三是运维保障及时、安全检查到位,全年维修电脑325多次,安装各类设备100多台;进行两次全办安全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办通报并上报审计署,系统管理员实时处理各类故障,及时提交监控报告,未发生OA中断运行问题,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叶俊凯 张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