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党务村务信息化平台让群众受益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更新时间:2013-01-29

 

去年以来,山东昌邑市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以研发党务村务信息化平台为抓手,打造以村为主、三级共享、操作便捷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并采取建立统一模板、后台直观修改的模式建设村级网站,为村党组织在互联网上安“家”,开辟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阵地,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提供技术信息 引领群众致富

“我承包10亩地种植梨枣,成果储存期短,到了销售旺季就头疼。通过网站给村里提出建冷库的提议,第三天就得到答复,村里帮助给建起来了,梨枣储存期延长了。后来,我又通过网站发布了销售信息,全国各地都来订购,产品供不应求,去年净挣10万多元。”谈起信息化平台,卜庄镇大陆村梨枣种植户陆爱君打开了话匣子。

帮助村民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信息化平台的一大功能。除此之外,针对村民致富缺技术、缺门路、缺信息的问题,昌邑市在村级网站开设“远教课堂”栏目,定期发布适时对路的农技课件和致富项目介绍,并链接“共产党员网”、“齐鲁先锋”等课件资源库,方便党员群众学习。同时,设立“农产品价格查询”、“农资价格查询”和“信息发布”等栏目,使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当前市场行情、发布供求信息。目前,已发布课件200多部,为群众发布供求信息7000多条,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扩大公开范围 加强民主监督

为解决以往党务村务公开时间短、范围窄的问题,该市建立了既上墙、又上网的公开新机制,专门在村级网站开设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目,将村“两委”任期目标和年度计划,发展党员和重大事项决策的每个环节,以及困难户救助、计划生育和村集体每月现金收支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律“晒”上网,让党员群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远在他乡都能随时知晓应知、需知和想知的事情并加以监督,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方便了上级组织的监督。目前,各村已发布公开信息1.5万多条。

网上公开有效解决了过去公开不及时、不规范、难监管的问题,被党员群众亲切地称为“风刮不走、雨淋不烂,想看就能看的公开栏”。下营镇冯家村村民冯庆伟说:“我家住村南头,离村委比较远,原先村里大事小情只靠喇叭广播,风大点就什么也听不到。现在不出门,只用鼠标点几下,对村里的事情一清二楚。”有的村干部反映:以前上墙公开时间短,有些事情可能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现在一直挂在网上,干得好不好群众都看着,压力比以前大多了。

畅通表达渠道 解决民生诉求

“俺村北头有条生产路,去年让大车压得坑坑洼洼的,真是没法走。试着通过网站提了提意见,想不到很快有了回音,没过几天村里就整修了那条路。”北孟镇太平村村民韩栋说。

为更加及时地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服务民生、化解民怨,该市在村级网站开通“留言互动”栏目,让党员群众可以选择署名或匿名方式对村级管理提出意见建议、询问有关事项,村党组织限时答复办理,避免了以往有想法、有意见但碍于面子不愿提、不敢提的现象,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对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归纳和处理,一般性问题落实责任人立即解决,不能办结的问题采取走访或召开会议方式讲清原因、取得理解。

目前,各村已回复留言2100多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540多个,发现处理苗头性问题90多个。通过查看党员群众留言,很多村干部也深受触动。不少村干部特别是先进村的村干部反映:以前一直感觉干得还不孬,无论开会还是私底下,老少爷们儿也没有提意见的;现在到平台上看看提的那些意见,才发现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工作还得再加把劲。(通讯员 昌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