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信息化提升监管效能
来源:中国环境报 更新时间:2013-01-29

 让数据孤岛有效联通

通讯员 洪强 张德明 记者 李莉 高杰 仪征报道

    随着环境形势的不断发展,环保部门陆续设立了诸多管理机构,使得环保系统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条块分割式的管理造成数出多门,环保数据、管理信息分散于不同的业务管理部门,形成多个“数据孤岛”。
  如何才能使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成有机统一的综合系统,使环境监管真正形成强大的合力?
  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通过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来建立覆盖全市区域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准、提升了执法监管效能。
  改进移动执法系统 不断提高执法效率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在全国环保系统多有推广应用,但效果普遍不佳,究其原因,可能是系统都是委托软件承包商组建,外包方对环保工作了解程度不够,系统建立不完善,应用困难且给使用人增加麻烦,作用普遍不大。
  在分析实际使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12年初,仪征市环保局对移动执法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进。
  经过改进,移动执法系统集查询、采集、记录、制作文书为一身。执法人员可以在现场查询、了解、掌握污染源的基本情况、环评审批信息、试生产核准信息以及该污染源的环境投诉信息和行政处罚等情况,并且也可以查看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资料库等,方便现场执法时随时了解相关信息,实现了环境管理、监察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
  截至目前,仪征市环保局已通过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完成了日常监察、调查询问笔录等1600余份。
  此外,系统中内置了有关环境法规、标准,开具相关执法文书时可直接准确地引用法规、标准的有关条款。现场执法人员通过系统客户端找到污染源日常监察、现场处罚、立案调查、询问笔录等不同的业务表单完成输入,现场打印签名,方便快捷。有利于避免现场记录不全、漏掉重要内容,事后需要重复调查、补充证据等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执法效率、执法的规范性和文书质量,有利于环境执法效能的提高。
  建设管理数据库系统 让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2012年以来,仪征市环保部门共投入资金50万元,增加了服务器、存储硬磁盘阵列、档案扫描等设备,改进了网络架构,升级了网络带宽。抽调精干力量对全局的污染源档案按时间从新到旧顺序录入环保综合业务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
  目前,已经录入完成近5年的管理档案近11000卷,而后将陆续完成前10年的档案输入,并且将环境监测数据库、排污申报数据库、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等内容嵌入该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较为全面地完成了全局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工作。
  仪征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库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人员因业务查询需要频繁地到档案室查询纸质档案的麻烦,也解决了人工检索慢,纸质档案容易损坏,不能同时查阅、随时查阅等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环境管理信息成果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得到了全面提升。
  提高管理信息共享水平 让环境数据掷地有声
  环保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主要分为环保局内部部门之间共享、企业自身共享和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通过环境信息的网络化共享,可以开辟为社会服务的新途径,提高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012年以来,仪征市环保部门重新升级了服务器性能、扩充了带宽、开放授权了服务器端口,对辖区11家尊章守法、诚实守信的重点企业实时开放了其自身的在线监控数据和监督监测数据;对另20家企业的超标、异常排放数据通过短信平台自动发送短信及时提醒企业领导和环保负责人员,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掌握自身排放状况。
  此外,仪征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环保办事流程、办件完成情况、环评审批等信息均实现了在环保网站的实时更新,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