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了吗?王永珍
“好啊!全省人民都可以方便地‘呼叫政府’啦!”得知12345向全省推广,福州市民张林认为“很有必要”,并归纳出三个理由:一是老百姓有地方说话,二是说了有人理你,三是能够解决问题。
的确,12345代表政府,没有门槛,一张网络、一个号码,可服务到最基层,服务到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12345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了老百姓诉求渠道问题,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开辟了公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新途径,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政府和老百姓沟通互动的连心桥。
12345还有效推动了党政机关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网络实时公开可追溯,是12345特色之一,起到了舆论监督的威慑作用。而将实时效能监督捆绑植入网上诉求办理全过程,有效防止了部门敷衍塞责,相互推诿。许多涉及多个部门的疑难杂症,通过定期召开的协调会,迎刃而解。
如今,“12345,有事找政府”,在福州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12345“满意度”的背后,是市、县、乡三级1423个党政职能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
日前,福州12345上升为福建12345,平台更大、层面更高,考量的将是省直部门和全省各地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服务态度。
如何不断完善,如何打造一个更为高效、便捷,更加亲民、廉洁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
采访福州12345获悉的一组数字,令人关注:
网上诉求受理量由开通初期的每月几千件,上升到如今的月均1.6万余件;
几年来,福州市效能办共向有关责任单位发放了92份整改通知书,约谈了69个单位领导,累计通报批评623个单位,诫勉教育32人,效能告诫40人,有的还被调离岗位、免职、辞退等。
这些数字,也是福州12345的经验,是福建12345的前车之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福州市网络信访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很难按时下班。一个热点部门的专门负责人说,一年要处理600多件群众诉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做到政府工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铿锵有力。
面对老百姓的“呼叫”,政府部门,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