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主题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引入新的要素,特别是信息化因素。信息化将以新的思维定式来构建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方式,改变传统行政方式,促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现代化转型,促使政府更加科学高效地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
    借助信息化来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就是要为信息社会中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一个专有的信息化条件,即构筑一个完备统一、灵敏高效的信息化平台。

    建设完整统一、多能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

    有助于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实质就是一个完备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是为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作出的一种信息化选择及由此展开的信息化行动。

    完整统一、多能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它是依据民主、科学和规范原则而构建起来的一个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电子平台,适合于实施高效的公共管理、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它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应急管理与应急服务电子系统。它主要为在所有紧急情况、突发事件和危机状态下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特别的全信息化高效化技术支持。它包括对应急信息的监测、收集、规整和分置,也包括介入和推动诸如应急决策、应急举措、应急善后、应急战略和应急政策措施等应急处理信息的形成、传达与成效转化,还包括应急力量、应急资源、应急手段、应急条件等之间的联动协调。它以电子信息为介质,以电子速度为速度,形成一系列极为快速、精确、高效而规范的应急机制,特别是应急联动机制,可以使应急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瞬间到位、优质优异,可以使突发紧急事件或者公共危机迅速化解而使社会迅速回复到和谐、正常的轨道上。民众将因此而得到最佳的应急管理保障和令人满意的应急服务。
 第二,常规管理与常规服务电子系统。它主要为一切非应急状态下的所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一般的全信息化高效化技术支持。这在整个信息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占主要部分。它覆盖了全部的日常公共运作,包括日常的政务信息收集、整理、归档和分发,也包括日常的政务信息发布、检查、监督、跟踪、反馈和调整,还包括日常的行政公开、便民行政、官民互动、公共回应、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效能提升和效率催化。它同样以电子信息为介质,以电子速度为速度,形成一系列极为快捷、方便、高效而规范的日常管理机制和日常服务机制,特别是日常管理与服务联动机制,可以使不同的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既分别运作和高效行动又彼此协调呼应联动。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为建成这样一个平台做了比较好的前期工作;当然,从能否非常切实有效地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度看,这一信息化建设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或者不足的。这里包括有些地方或部门存在为电子政务而搞电子政务的形式化倾向、不同地方或部门之间信息化分割而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效不高等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凸显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主题。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下一步目标,应该回归到为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构筑信息化平台上来。

    正确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要正确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分清体用,以体为主。电子政务建设的体用是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其中,“体”就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即政务;“用”就是适合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的信息化平台即电子系统,包括经过革新的传统电子媒体和基于IT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搞电子政务建设,要明确体用有别、以体为主,而不能模糊或颠倒。

    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基于体用有别、以体为主的原则,以科学规范公共运作为取向,以构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为目标,按照创新、实用、统一、共享和安全的原则,对未来电子政务建设重新进行统一设计,包括统一标准和统一规划,形成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明确路线图,对全国各层级各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进行科学和法制性的规划、协调、引导、检测与监管,避免重复建设、错误投资、各自为战,在规划上确保全国上下和各地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互补兼顾和集约高效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集中和简化分散于各个部门、领域的大量繁杂的公共数字化资源、管理手段和服务设施,建成一个能同时进行常规管理和应急管理、同时提供常规服务和应急服务的电子平台。

    立足城市,推向农村。整合城市公共数字化资源,加强城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推动建成灵敏高效的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平台,确保城市具备优质的常规管理与服务能力和应急管理与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把成熟的城市电子化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向乡村扩展,由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城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现代文明,确保达成更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