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内卫生信息化数据平台覆盖全市600家公立医院
作为上海医改的五大基础性工作之一,上海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即“健康信息网”,工程的核心是市民健康管理。
到去年年底,“健康信息网”先期试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6个试点区、全部三级医院、1万余个医生工作站的互联互通。市级平台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有关过程中动态采集和更新居民健康记录,已建立并维护了全市就医人群中3000多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档案的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形成的健康档案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区域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在试点范围内“二个任何”,即任何居民和医务人员,在任何地点,在满足业务规范和安全隐私的情况下可以调阅相关健康档案,日均发生超过1万多次健康档案调阅。在6个试点区内,实现了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综合信息系统,同时开展了依托信息化系统和网络的业务协同服务,促使区域内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动。
今年上半年,上海将实现“健康信息网”全覆盖,实现全市范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今年下半年起,通过“健康信息网”建设不断推进,将逐步迎来市民看病就医模式的若干改变。
就医前,市民和患者可以通过“健康信息网”的门户了解相关疾病权威、正确的知识,了解医院的特色和专家的专长,并可预约专家门诊,只需到约定的时间到医院就诊即可,大大节省了病人就医等候时间。
就医中,医生可以通过“健康信息网”调阅病人的以往病史,全面掌握病人的情况,同时通过检查检验报告的共享,可以降低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健康信息网”还可以得到相关专家的会诊支以及高级专家的指导,确保医疗质量。
就医后,病人可以通过“健康信息网”查询检查检验报告,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通过“健康信息网”访问个人的健康档案,掌握个人连续完整的健康记录,参与个人健康管理;部分需要长期干预管理的病人,社区医生可以通过掌握其健康档案数据,进行慢病管理,保持了病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