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公安局信息化力促警务现代化
来源: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3-04-15

2012年5 月18日,涉嫌故意伤害的被宜川县公安局列为网上逃犯的汪某,入住佳县某宾馆303 房间的信息显示在公安信息平台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蹲点守候、核查,民警将利用他人驾驶证登记住宿、涉嫌盗窃的网上逃犯江某抓获。

近日,某宾馆201 房有可疑人员入住……民警收到旅馆业信息系统自动报警后,及时进行网上在逃人员信息比对,确认其为网上逃犯。民警快速出击,很快将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杨某、刘某抓获.

4 月3 日,佳县公安局长郭黎平说:“谁先掌握各类数据、信息,谁就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公安工作就能保一方和谐平安,可以说案件的侦破、疑犯的落网,信息化智能作战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不仅使佳县公安工作实现了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也使民警执法为民的路子越走越宽。”

2011年以来,佳县公安局集中精力,加大投入,精心谋划,全力攻坚,做大做强情报信息网,用信息引领警务工作,实现精确打击,侦查破案,将所有“口袋信息、脑袋信息”变成电脑信息。截至今年3 月底,全县共采集各类信息32万余条,人均录入信息2100余条,实现跨部门、跨警种、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

 坚持把“三项建设”作为统领公安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项目攻坚、完善机制、科学调研,推进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全面引领警务工作现代化。先后制定了《信息化追逃工作方案》《信息化追逃工作考核办法》,坚持“有案必破、有逃必追”的原则,按照“立足本地抓本地、立足本地抓外地、立足本地抓全国”的追逃思路,采取网上追逃、办理“二代身份证”追逃等方式,开展逃犯追捕工作。借助社会治安整治行动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对流动暂住人口信息的统一集中搜集工作。该局与派出所四级公安专网全部贯通,建成了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刑侦综合信息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健全了人口、在逃人员等八大基础资源库,建立了350 兆警用无线集群等系统。对被盘查人员和审查对象做到有照片、有指纹、有基本情况、有体貌特征、有比对查询、有协查通报,利用刑侦综合信息系统和在逃人员信息系统进行案件串并,查询比对,积极摸排逃犯线索,一旦发现信息,采取特情贴靠、蹲坑守候、追踪抓捕等方式实施抓捕,攻克了一批大案、积案,抓获一批在逃犯罪分子。可以说,县、乡两级重点单位,城区主要交通要道和公共复杂场所均处在24小时实时监控之中。

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因素是信息数据拥有量和质量。在警务平台、派出所综合、刑事综合系统架构已搭建完成的情况下,局党委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信息采集考核制度,将数据采集与全年考核挂钩,实行日排名、月通报制度,确定了数据采集、录入、反馈、删除、撤销的时限和要求,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鲜活性。目前,警务综合平台已抽取各部门业务数据18种,采集数据32万余条,实现了基础工作的可视化和业务指导的精确化。

“不用到派出所,就能拿到补办的身份证,真是太方便了!”4 月1 日,刚刚拿到补办的二代身份证的乌镇李家山村村民小李高兴地说。信息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全县户政、出入境等部门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治安、刑侦、基层派出所等业务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流程,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规范了业务流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信息化为打造“快捷警务、联动警务、民生警务、活力警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使110 指挥调度更加科学、规范、及时、高效,构建了派出所民警、巡特警、城乡联防、无缝对接的社会面巡防格局,实现运转模式最优化、警务效能最大化。2011年以来,该县抓获网上逃犯201 人,通过指纹识别破案5 起,利用旅店业信息系统抓获逃犯8 名,利用比对报警系统等科技手段抓获逃犯85人,实现了侦查破案由粗放型向精确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