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区通过验收
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3-04-22

   点开行政处罚,查询一条环保处罚事项……昨日,面对由省纪委、预防腐败局相关人员等组成的“考官团”,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熟练自信地演示起了“网上政务大厅”的各项操作,丰富的服务内容、精湛的业务技能令“考官团”频频点头。这仅是我区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对该中心及蠡园街道、蠡桥社区电子政务平台使用情况的现场严查后,检查组一致认为我区完全达到了国家试点的要求。

  据悉,2011年11月,我区启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创建工作。根据要求,我区把建立“一个平台、两个系统”,实现“四个目标”作为创建的重要抓手。“一个平台”是指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两个系统”是指网站群系统和政务服务与电子监察系统。“四个目标”是指围绕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系统通过提升行政规范化的水平构建责任政府;通过提升服务亲情化水平构建服务政府;通过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构建效能政府;通过提升监察无缝化水平构建廉洁政府。之后,我区快速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成功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系统;改版升级了“综合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与电子监察系统”。据统计,试点以来,我区清理完成政府信息公开事项65项、行政职权事项2226项、便民服务事项77项;编制行政权力和便民服务运行流程图6663个,将27项镇(街道)、50项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录入区行政权力库,在全市率先实现三级政务体系全覆盖;区电子政务平台在线办件共计30余万件。

  “整个电子政务平台着重突出‘服务’和‘互动’两大特点。”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创建的过程也是我区强化为民服务、政民互动力度的过程,下列一组数据就是明证。据统计,由“无锡滨湖”网、区级机关和镇(街道)、村(社区)子网站组成的网站集群建成以来,已公开更新全区政务信息15910条;110个社区居务公开信息3610条。

  “说到‘服务’,就一定要说说中心‘永不关门’的政务大厅。”该负责人这样推介新开发的360度场景服务大厅。这个“网上政务大厅”采用先进的准三维虚拟漫游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模拟的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场景,建立场景式服务和快速服务通道,通过虚拟人物引导办事人员就服务事项类别、办理流程和办理位置等进行在线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办件。在新版的政务大厅网站中,市民足不出户就可咨询2303项事项、办理147项行政及为民服务事项。过程中,办事人可直接提交办件所需材料的电子档,相应的办件信息和电子档案会直接推送至审批工作人员的电脑并给出提示。工作人员办理后,办理结果可通过短息、语音电话、门户网站等载体反馈给办事人。对于办事人提供的电子档案,经系统处理后还会保存在服务器,办事人以后再审批事项时,只需提供相应的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即会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电子档案用于当前事项办理,既方便居民又提高工作效率。更可贵的是,该系统集申报与审批、咨询与投诉、信息与服务、管理与监察为一体,不仅可实现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审批,而且能实现对审批行为的实时监控及全过程监督。对违反行政审批条件、不按程序、超过行政审批期限等情况,系统会自动实行预警和警告,对每个行政审批部门和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进行效能评估和评议,从而使行政审批的办理过程达到电子化、透明化。目前,全区共有电子监察规则26条,梳理出区级行政权力廉政风险点1807个,镇(街道)级廉政风险点共223个,实现了电子监察全覆盖。

  据了解,依托该平台,我区已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发放和使用情况在区、街道和社区三级中联通,做到资金有来源、管理有制度、发放有明细、使用有凭证;还开发了集审批、跟踪、督察于一体的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服务平台,凡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此平台实现自动联办、资料共享、流程监控。行政服务移动化审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政务外网与移动网络的技术转换,目前我区已实现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在手机终端上运行。此外,我区还以建设“亲民、务实、阳光”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努力搭建“零距离”网络服务平台,设置了政府服务热线12345,可为百姓提供了最直接、最快捷的政务资讯服务,实现政民交流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