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IT监理迷雾
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杂志 更新时间:2013-05-15

IT监理能否走出迷雾,成为用户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辅助力量?电子政务给了监理公司们一个机会,虽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但是他们有了环境和土壤去成长,去壮大。
    “金盾工程”中央拨付6亿元,各地按相应比例进行配套后,三年内在全国形成几十亿的广大市场。“金财工程”“十五”期间将投资40亿元;“金税工程”三期项目投资达100亿元。以每个“金”字工程投资50亿计算,12个“金”字工程将带来500亿以上的IT市场。今年是电子政务全面升温的一年,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资金陆续到位,这一巨大的市场加快启动,同时也启动了一个新兴行业——信息工程监理。
    早在2000年信息产业部就发布了信规(2000第206号文),即“关于认真开展电子工程监理的通知”。在通知中指出:凡是属于电子工程(IT系统工程属于电子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技术改造、国家重点工程按国家规定实行监理;承担工程监理的单位,必须具备与工程性质、规模等级相应的监理资质。北京市政府也规定政府投资200万以上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监理。
    有了政策的支持,有了市场的启动,今年10月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市太极肯思捷计算机系统工程设计所、北大青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获得北京市信息办颁发的监理资质认证企业,他们成为信息工程监理领域的第一批弄潮儿,他们都摩拳擦掌意欲在中国掀起一场监理大潮。信息工程监理的前途真的一片光明吗?其实监理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市场,已经暴露出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行业的发展。
业务应用系统监理介入难
    监理亦分三六九等、网络工程监理与业务应用系统监理之别。一般而言,监理都是从网络基础搭建等偏硬的层面开始介入工程,而真正见“功力”的监理却体现在业务应用系统层面。因为应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是最难的而且是变化最多的。
    “监理的机制介入企业应用系统难的原因是企业用户的需求专业性强。”北大青鸟综合系统集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珑对此提出了他独到的理解:“监理只要能够把握用户的需求,总能找到相应的办法切入企业业务应用系统。”作为业主代表的原北京市信息中心主任华平澜也认为:“需求提得是否合理,是不是高水平很重要。因为在信息系统建设中,没有高水平的需求,就没有高水平的理论。”
    而中咨国际的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张溪则认为业务应用系统需求复杂,相关技术变化快,很难用具体的规范对应用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细致的规定。但系统集成这一块业务主要是硬件平台的搭建,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相应的规范进行清晰的界定,所以监理介入网络基础平台系统相对容易一些。
    肯思捷副所长白利强在说到公司企业监理市场的开拓时也提到:在企业监理市场,肯思捷在网络构建层面介入得多一些,而在业务应用层面应用得较少。白利强坦承,公司在企业监理市场的经验相对薄弱一些,但也在做一些尝试。监理的作用在于规避风险,像企业的ERP系统动辄几千万的投资,其中的风险就很大,监理的介入也非常必要。
    白利强认为今后监理的主流监理业务还是集中在业务应用系统,这一特点已在电子政务领域显山露水,企业监理市场自然也不例外。
    而中咨国际的张溪则认为,监理的核心价值恰恰体现在业务应用系统的监理上,如果仅仅将监理停留在网络构建层面上,那监理行业的前景令人堪忧。
热了政府,冷了企业
    “目前监理主要的用户还局限于政府部门,企业对监理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肯思捷副所长白利强在一次监理行业研讨会上指出这一现状。 业内人士分析,监理之所以在政府和行业比较热,是由政府和行业的特点及其需求造成的。原因之一,政府讲究规范,它希望每一个项目做完后都有一个交待。而监理恰恰满足了它这个需求,因为监理有详细的文档管理,有详细的数字记载。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每一笔费用都写得一清二楚。
    原因之二,政府让监理介入信息化项目事实上也是责任分流的一种方法。
    原因之三,政府确实感受到监理给他们带来了甜头,并取得了效益。保证了项目的顺畅运行和工程按质按量完成。
    另一点是政府本身信息化力量相对薄弱, 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不具备监理整个工程的能力。
    再加之电子政务正蓬勃开展,并乘上“北京市政府投资200万以上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监理”的政策东风,政府行业的监理自然就顺风顺水地发展起来。
    那企业市场为什么反应相对平淡呢?“多半原因是因为企业对监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肯思捷咨询监理部经理赵尔忠这么认为。广本信息中心的张京生对监理的反映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赵尔忠的观点:“监理?我们又不是做地铁工程的,干嘛要请监理。国内有做信息工程监理的?没听说过”。中青旅信息中心的郭小东也对监理持保留态度:“请监理?可能不会,因为我们的信息化项目不大,就几十万,我们有自己的信息中心,自已就能监理。再说请监理还得另花钱!”看来监理市场要想拓展,普及企业用户对监理的认识是一个当务之急。
    另有业内专家指出企业监理市场的受阻与信息化外包在国内市场的不成熟息息相关。在《每周电脑报》组织的每年一次的TOP100大会上,长虹、辽电、武钢的信息主管都表示对外包持谨慎态度。他们并不怀疑承建方的技术实力,但是对企业业务缺乏了解却是其致命的硬伤。而监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吸附在外包基础之上,外包市场拓展受到阻碍,监理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但无论是北大青鸟、中咨国际还是肯思捷都看好企业监理这个市场,因为信息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专业化分工也是大势所趋。很多专业化的服务不是企业的信息中心能做得了的。所以尽管企业监理市场的开拓道路并不平坦,但它的锦锈前程还是让监理公司们加速了“掘金”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