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八成刑事案件 依靠信息化侦破
本报讯(通讯员王威 记者张延)可视化指挥调度、网上侦查、信息比对、视频追踪……信息化手段已成为武汉警方侦查破案的新“杀手锏”。昨日从市公安局获悉,去年我市应用信息化破获各类刑事案件的数量,占总数的77%。目前,武汉警方已成功应用警用地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警务综合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大情报、小行动,低成本、高效益”的侦查破案方式正逐步走向成熟。
人口基础信息滚动比对擒持枪嫌犯
人口基础信息滚动比对擒持枪嫌犯
各类基础信息是公安信息战的基础。市公安局进一步规范了基础信息采录标准,确保人口、车辆等各类信息的真实、准确。一旦发案,能快速比对、查找嫌疑人信息,迅速列出重点人员名单。
5月6日晚,江夏区郑店街村民杨某被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持枪打伤左小腿。专班民警围绕受害人的社会关系调查回访后,确定了重点嫌疑人群,再通过人口基础信息系统进行滚动比对,排查活动轨迹和相关车辆信息,很快锁定了具体的嫌疑对象和作案车辆。
5月7日,嫌疑人汪某、胡某、张某3人在街道口落网。当天下午,金某、詹某投案自首。5月14日,最后一名嫌疑人万某在纸坊落网。经审查,汪某等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在利用传统侦查手段受限的情况下,武汉警方综合应用人像比对、医疗信息查询、视频侦查、DNA比对等信息化手段,仅用5天时间成功破获一起命案。
人像比对、视频侦查揪出命案真凶
人像比对、视频侦查揪出命案真凶
4月11日,群众在东湖高新区豹澥镇高新四路某工地旁草丛中发现一无名女尸。民警查询全市失踪人员系统发现,4月以来有失踪报警27起,但都不是这名女子。一名负责现场警戒的协警发现,死者与附近一社区的朱某相似,警务通进行人像比对,初步判断死者就是朱某。
但朱某的丈夫桂某接受调查时态度冷漠,加上他一直没报警,有较大作案嫌疑。进一步调阅视频显示,4月5日凌晨,朱某回家后再也没有外出,而桂某此后曾携蛇皮袋外出。警方对两人的住处进行细致勘查,提取100多份疑似血迹的DNA检材,终于在卫生间镜子边缘处发现血痕,经鉴定确认与疑似朱某女尸的DNA一致。铁证下,桂某交代了杀妻的全部犯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