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甘勇 陈熹 通讯员 梅长权 董少青
安全事故触目惊心
摆渡过河,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据分析,我省80%以上的渡运安全事故,原因是无证船舶载客、超载渡运。
在通山县慈口渡口,停泊着农用船与客渡船,两相对比,差距明显:农用船船体狭长,船底较窄;而客渡船船体宽大,船底更加平坦。“客渡船安全第一,船身设计更加平稳,船舶、船工都持证上岗。农用船追求速度快、油耗低,但稳定性大打折扣。”通山县地方海事处工作人员徐维新介绍,为保证渡运安全,农用船严禁载客。
乡村渡口大多地处偏远,县市海事部门人手不足,一次安全检查跑下来,至少3天时间。
徐维新坦言,群众过渡乘坐无证船、超载船的情况,若无技术手段,仅靠人工巡查,很难及时发现并制止。
“千里眼”全程监控
通山县地方海事处只有7名工作人员,却较好地解决了渡船监管难。
上月底,记者走进该单位值班室,只见4台电视屏幕占满一面墙。3台小电视屏即时显示着大畈、慈口、燕厦3个主要渡口的动态画面。大电视屏则随时调取查看全县151艘客渡船的画面、位置、航速等运行信息,渡船是否超载、船头是否站人,一目了然。“渡口摄像头可以360度转动,只要有农用船揽客,马上就能发现。”徐维新一边熟练地操作电脑,一边向记者介绍,每艘客渡船上装了两个摄像头,一个对着船舱,一个对着船头,发动机一开动,摄像头就开始工作。“你看,这是‘通客103号’船,11点58分开船,航速每小时9公里,每30秒传回来两张图片。”
海事处值班室和151名渡工手上,都有一部带对讲功能的手机。“人手一部,免费发放。”慈口渡口渡工徐良海说,只要开航,对讲机必须开机,值班室发现船舱超载、船头站人等违规情况,马上就会要求渡工整改。“扯谎都扯不圆,照片都传到值班室了。”“摄像头、对讲机,如同千里眼、顺风耳,对渡船实现了全天候的无缝监管。”徐维新说,如今,通山县渔船拉客、超载渡运现象几乎绝迹。
信息化投入依旧是难题
渡船远程监控系统解决了安全监管难题。钱从哪里来?能在全省推广吗?“这套系统去年9月建成,已投入38万元,是通山县自筹资金。”咸宁市地方海事局航政科科长章曦介绍,由于通山海事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省地方海事局近期将补贴12万元。“6月份,省海事局在通山县召开现场会,鼓励各地海事部门学习通山经验,推动全省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省地方海事局安监处处长金春阳说,我省目前正在建设水上搜救应急管理系统,致力于实现监管手段多样化、应急反应快速化、海事管理信息化。
然而,资金投入依然是难题。章曦介绍,国家奖励客渡船更新,单船补助50%,不超过10万元,但必须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这笔补助只能用于造船,不能投入信息化建设。”“县级财政有心无力。”章曦期待,国家和省里加大投入,推进渡运安全监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